跟運動本身普不普及根本沒關係
HBL -> UBA -> SBL
HBT -> UBL -> CPBL
兩者會黃金交叉也跟球賽本質無關
主要原因是經營方式
SBL 半職業聯盟,無主客場制,籃協統一收走門票收入
哪隻球隊會想要行銷?會想要努力增加入場人數?
今天最簡單,各隊自行賣票,營虧自負,聯盟僅收取固定比例費用
以現在的運動經營態勢來看,絕對卯起來搞行銷
我們來看去年 6 月的會議中
「體育署將全力支持,
並在現場允諾提撥1000萬元當作下季行銷費用,
期待SBL邁向高峰。」
1000萬元當作整個聯盟一整季的行銷費用???
HBL 可能總決賽兩天就花超過這數字了
除非真的職業化經營,不然 SBL <<<<<<<<<<< CPBL 這絕對無解,跟實力無關
PS1. SBL 一季 105 場比賽,平均一場行銷費用不到 10 萬
PS2. 這1000萬有300萬將做為執行單位籃協的行銷經費,而7隊每隊各獲得贊助100萬,
但還需要提交行銷計劃才能撥款(一隊有 15 場假主場,平均一場 6 萬多可以做行銷)
PS3. 【不肯讓利只用喊話綁架】籃協祕書長李一中說:「如果有球隊不願意動起來,
留在SBL有意義嗎?還不如去打社會聯賽。所以我們第15季結束後也將召開委員會,積
極評估各隊的行銷成果,然後投票決定是否應該繼續留在SBL。」
至於 HBT 為啥贏不了 HBL
NIKE 從 1996 年就開始接管 HBL 了
能夠做到現在這種程度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另外是沒有室內球場,棒球跟籃球比就真的很難做活動
籃球可以整天從早到晚聲光效果轟炸
可以玩投影 玩大螢幕連線互動 玩降落傘抽獎券空降
棒球呢?
因為球場上方是空的限制,所以能玩的大多只能在 LED 螢幕上
現場活動大多也千篇一律
就拿 KISS CAM 來說,HBL 就連兩年做 吉祥物即時與觀眾合成的 MASCOT CAM
棒球到現在還是只能靠主持人在那裏喊「親一個,阿不要害羞親下去」
求新求變的意願實在太低了
不過以棒球場先天的弱勢來看,願意接管 HBT 的廠商,短期內應該是不會出現
但,學生棒球的熱門度與成人聯賽的熱門度也是不成正比的
所以這討論說到底一點意義都沒有
畢竟 CPBL 會夯,SBL 會弱,影響因素都是來自於經營體制
而不是基層時期的行銷或是普及推廣所造成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