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nnocent8675 (威猛QQ)》之銘言:
: 中職賽季分成上下半季
: 上下半季各有一次季冠軍
: 當有一隊拿下季冠軍以後
: 剩餘比賽就變成消化試合
: 每支球隊就開始練兵
: 讓平常無法登場的二軍選手上一軍打打看
: 但球迷進場是要看這些嗎
: 球迷進場就是想看主力打球
: 平常比賽可以讓主力球員就輪流休息
: 中職是不是改成全年度戰績
: 決定季後賽組合會比較好
首先要釐清...什麼樣的情況下,球隊會把比賽變成消化試合?
球季分上下半季
一、上半季已經奪冠,保證有季後賽門票,下半季練兵也沒關係
就算下半季落賽吊車尾,還是能打季後賽,且說不定能打兩輪,賺兩輪的門票錢
→ 上半季奪冠隊伍,下半季對他們來說,下半季的所有比賽都是消化試合
→ 60 / 240
→ 消化試合比賽場數佔全年所有比賽場數百分比:25%
二、下半季奪冠,保證有季後賽門票,下半季剩餘場次可以開始練兵
→ 平均4/5(剩餘12場比賽),會產生季冠軍
→ 12 / 240
→ 消化試合比賽場數佔全年所有比賽場數百分比:5%
三、加上上下半季,季冠軍各自出爐後
→ 各隊開始練兵的場數
因為與一、二項有所重疊,所以抓一半,剩餘6場
6 x 4 x /2 x2 = 24 24/240
→ 消化試合比賽場數佔全年所有比賽場數百分比:10%
........所以,球季分成上下半季,大約有40%的比賽都是消化試合
怪不得中職票房一直沒有起色
原來在球迷心中,將近一半(40%)的比賽都在消化試合
球季為單一球季制 (以CPBL目前4隊的情況為背景設定)
一、只有前2名可以打季後賽
球季大約過了2/3,就會產生A段班、B段班
A段班的第一名繼續拚季後主場優勢場次
A段班的第二名 VS. B段班的第一名 ,則繼續爭奪全年戰績第2名的季後賽資格
→ 只有B段班第二名(全年戰績第4名),球季過了2/3,就會開始徹底練兵
→ 在剩餘80場比賽裡,第4名參予的場次以40場計 40 / 240
→ 消化試合比賽場數佔全年所有比賽場數百分比:16%
二、前3名都可以打季後賽
但是...
全年戰績第一名,季後賽保送第二輪,並且享有先贏一場 + 第二輪所有主場優勢
全年戰績二、三名,必須先打第一輪的資格賽,贏者才能進第二輪的冠軍賽
(全年戰績第二名,享有第一輪先贏一場 + 第一輪所有主場優勢)
→ 全年戰績第一名的球隊,會一直拚戰到全年戰績確定第一名為止
大約球季進行 2/3~4/5
(40/240~24/240)
→ 消化試合比賽場數佔全年所有比賽場數百分比:16%~10%
→ 全年戰績第二名的球隊,在第一名確定出爐後,會繼續努力不掉到第三名去
大約球季進行 4/5 24/240
→ 消化試合比賽場數佔全年所有比賽場數百分比:10%
→ 全年戰績第三名的球隊,會一直拚戰到球季尾聲
除了想爭取第二名,也不想被第四名超越
大約球季進行 4/5 24/240
→ 消化試合比賽場數佔全年所有比賽場數百分比:10%
→ 全年戰績第四名的球隊,會一直拚戰到球季尾聲
努力想超越第三名,取得最後一席季後賽資格
大約球季進行 4/5 24/240
→ 消化試合比賽場數佔全年所有比賽場數百分比:10%
→ 全部加總 10%+ 10% + 10% + 10% = 40%
扣掉對戰重疊的場次 (對戰2邊都想消化試合,還是算一場)
40%/2 = 20%
所以最終結論
球季分上下半季,消化試合的發生機率約40%
球季為單一球季制,取前2名進季後賽,消化試合的發生機率約16%
前3名都可以進季後賽,,消化試合的發生機率約20%
→ 單一球季的消化試合比賽發生率 < 球季分上下半季的消化試合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