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棒球跟足球可說是兩大互搶勢力的職業運動
當初全斗煥的軍政權為了轉移民主化的社會聲浪
提出3S政策,韓職也就在1982年成立,K聯賽則晚了一年才上路
但這兩大聯賽的基本教義派可是互看對方不順眼,
畢竟過去韓國娛樂運動消費市場定位不明確,兩者市場多所重疊
雙方也曾有想要趁機互相找到最大公約數的合作
那就是當年申辦世界盃時,開幕主場地並不是現在上岩洞那座足球場的
而是LG集團想要藉機取得市中心纛島那塊地來蓋足棒共用的巨蛋
不過隨著韓國金融危機,土地取得也出現爭議,
最後韓國的巨蛋夢就一直往後無限拖延
而世界盃卻大幅度帶動韓國足球在硬體跟軟體投資加劇
韓國棒球卻在2002世界盃情勢下,陷入所謂長達七年的失落期
2002年世界杯,韓職總觀眾數掉到186萬
豬隊友現代獨角獸更是表態想搬到首爾放棄水原
這徹底把水原變成了足球城市(水原世界盃球場可是開放市民捐贈興建基金)
韓職也在那年代撤出了全羅北道市場,讓全北被足球徹底吃下
韓職當年可說是慘到爹不疼娘不愛,轉播還要求電視台喬時間播
不過危機就是轉機,2006年可說是韓職很關鍵的一年!!
除了WBC意外打進四強讓關注度再度拉抬回來,
更重要的是這年開始,新媒體轉播權代理權韓職積極先上路
另外,韓國當年的dmbtv行動電視技術上路,
在那個還沒有4雞網路可以看直播的年代,弄支dmb手機反而變基本配備
當初一份民調調查探討韓國人為什麼逐漸不看韓職,
結果就是韓職六點半開打,上班族回到家都快八點,誰跟你看下半場
倒不如去看一週兩場的足球聯賽,時間短,又有利上班族
不過dmb電視上路,還有初期網路直播平台上路
讓韓職找到市場定位,當初積極在這兩個平台上吸引到上班族跟學生族群黏著
也讓韓職慢慢有了新的風口(這甚至也推動了後來韓國平台產業發展)
即使2006年跟2010年兩屆世界盃,韓職仍然受到28.2%、29.3%的票房下滑衝擊
不過觀眾的養成是長期的,
過去十年來觀察韓職的受眾會發現族群類型變得非常多元
到了2014年世界盃,票房衝擊性更是掉到13.8%
而韓職的場均觀眾數、電視收視率及權利金更是維持穩定成長
反觀K聯賽因為賽制出現明顯貧富不均、球星持續往海外出走,
英超等歐洲聯賽轉播可以把週末兩天體育台時段塞滿
K聯賽常常每輪只剩下不到一兩場有電視台直播,其他變成網路或是地方台硬撐
K聯賽當初市況正好時僵化的眼界,也造就了往後的果
要不是足球在韓國的基礎教育上擁有推廣參與的軟硬體優勢
實際從事足球運動的人口還是遠遠大於棒球
但棒球觀戰這幾年形塑成一種休閒、娛樂、潮的形象
足球變成在吃參與度的基本盤,
但要花我下班時間喝啤酒看球,不好意思,多數人直接挑去炸雞店看英超www
回歸本文主題,世界盃熱潮是一時的
即使韓國近期三大無線台精華時段都被世界盃轉播塞滿滿
但職棒已經有養出自己的死忠市場,而不是一日x國迷妹迷弟炒一波
兩者之間的影響也就會減少
韓職更是有已經爛了十年卻終於重返農藥的韓華老鷹
這新聞比較可惜只寫出了表面數據
(而且英雄隊的票房衰減是老闆被抓,不知明日在哪)
缺乏了更多的深度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