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網址:
https://goo.gl/B8s2dh
翁豐堉又回來啦!經過千局的洗禮,以及退休後豐富的投手教練經驗,這次他想說的是投
球的訓練。
我帶大同的幾個球員今年都跑出去城市隊選秀,真的太急了,我也都跟他們溝通過先
把自己準備好再出去。實力有沒有到那個水準是很直接,很現實的一點。實力沒有到真的
不用去走這遭,好吧即使給你選上了,但如果兩三年就出來,反而把自己的路走窄了。但
他們通常簽了經紀人之後都會聽經紀人的安排,通常快快就簽約,這不見得是對每個選手
發展最好的方法。當然,也不是待再大學就一定會提升,這個階段你的技術水平很容易要
上不上,浪費好幾年。所以自主性絕對要夠!資質沒有比人家好,那就要比人家努力。
我帶過國中、高中、大學球隊,由我們做教練的看來,現在的小孩子玩樂、分心的東西太
多。同屆的選手往往國小表現差不多,國中也還好,但差距在高中就被拉開了,有用心在
上面的差別都會出來。
球速一年之內進步十幾公里的選手也是可能。像是之前穀保帶的謝榮豪,一年級進來也是
140公里出頭,高二就都到151、152了。但他的自主性在訓練上比較需要別人逼著他做,
他們那屆投手很競爭,他在高中已經是很好的選手了之後就放鬆掉,我離開穀保之後他就
受傷了,好在後來在台體有再打回來。之前我在東石高中帶過的蔡欣宏,我剛進去的時候
136、137而已,不到一年球速就飆到149公里,直接被小熊簽去。結果有夠可惜,約都簽
好了體檢沒過,直接被取消。原來是因為國中的時候有傷,被帶去國術館喬到手肘移位還
不知道。欣宏當時原本夠高,但太瘦,體能也不太好,經過那一年很扎實的訓練與心理素
質的提升,培養出站上去就是要輸贏的架式,成為能獨當一面,成為令人讚許的選手。
所有你看到能大放異彩的投手,一定都是經過自己努力過的,像是我看過的郭俊麟、胡智
為他們。拿胡智為來說,球隊的訓練結束了他還會自費去運動工場找訓練師加強自主訓練
,他在六七年前就有這種觀念,加上他非常認真執著的個性,才有辦法打到大聯盟。真的
是態度決定一切,小孩子如果把握這這個成長的精華期,他就能與眾不同。
在帶國高中球員的時候,我很重視基礎,肌力上、守備、打擊,先把基礎打好,後面訓練
量再去做調配。一切都是回歸基本。把基本的東西穩住了,在之上搭配足夠的訓練量,就
有辦法養出好選手,這都是要有計畫一步一步實施的。很多教練會今天想到練什麼就做什
麼,明天想到什麼又去練,沒有很縝密的循序漸進讓選手穩定進步。以學生球隊來說師資
是最重要的,會影響到小孩子整個成長。當教練的都要持續學習、進修,我現在每天起來
電視打開就是看球賽,看有沒有什麼新的觀念、趨勢可以吸收。
到了大學,投手也是可以繼續進步的。為什麼外國就做得到好的投手在大學、職業還能一
直繼續進步?國外的訓練環境、方式、科學知識都比台灣好,我們吸收過來之後其實可以
自己創造一套,但必須要是適合我們台灣人的一套。這種東西不可能說野手可以,投手就
沒有進步的空間,一定都還找的到點去突破。高中到大學,有時候竄出頭的選手,進步往
往就只是一個關鍵、一個眉角的開竅,像是剛剛提到的蔡欣宏。但那不是一瞬間的事,是
做對了很多很多的訓練加上好的心理素質才促成開竅的那一個瞬間。
現在的選手在訓練上有很多資訊進來,我們當時打球的時候都沒有這些資訊與知識,只有
很強大的心理:我就是要最好,我就是要第一不要第二,每一場我投就要投完!以前真的
是靠著這種心理在硬幹。我自己不是傳統球隊出來的,到了台北體專才接受比較正規的訓
練,當時的投手也不夠,就一兩個,今天丟完明天還要後援都是常見的事。
到了職棒,我也有投過連兩場先發,然後周間再後援的。那個時候選手也不夠,投手就五
六隻,加兩個洋將頂多八隻,兩頭跑是必定的。重量訓練的完整觀念當時也都沒有,頂多
就是做個幾樣而已,教練指示什麼就都傻傻地做。但那時就是很拚啦,一直ㄍㄧㄥ一直ㄍ
ㄧㄥ,每天都在創造自己。現在的小孩一點點痠痛就說自己不行了,以前跟現在這兩個時
代這部分就差很多。手投到痛得抬不起來,去看中醫,吃一個不知道什麼藥明天馬上又繼
續丟,那時候真的是這樣丟出來的。我以前中華隊在委內瑞拉比賽,賽前練習手臂「啵」
一聲,受傷了,休息整個盃賽,回來看個中醫,叫松德,在松山火車站後面(我們業餘的
時候就很多人去那邊看診,像李居明也是),原本腰連走路都會痛的,進去出來之後腰馬
上可以揮棒;我手抬不起來,藥吃一吃之後隔天又可以丟,啊越丟又越強。現在回想那個
裡面應該是有類固醇,不過當時也沒有藥檢。
不過也真的是很幸運,我沒有因此受什麼大的傷,這樣還可以丟到40歲,仔細想想也真奇
蹟,也可能是因為我不是出自傳統球隊吧!是到台北體專才開始正式練投,所以保持著滿
新鮮的手臂;你看郭泰源,他之前也是守游擊,比較晚開始練投讓他的手臂在青少年時期
沒有被太過度使用,這跟他耐投的好表現一定多少有關係。反而你看很多國小國中很好的
投手,後來就沒表現了,像國小六局18K的陳昭安、國中就投到140的台電鄭竣哲較練,後
來也是沒能繼續發光發熱,真的都好可惜。以前沒有很好的訓練方式,就是不斷硬拚,大
部分的選手都是越投越消耗掉,只有很少數的人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一路存活上來還出類拔
萃,像是黃平洋、陳義信。
國外就不同了,他們著重體育的多元化,讓小朋友在學生時代玩美式足球、打籃球、足球
。我自己國小的時候也打手球、跑田徑,國中的時候打排球隊和籃球隊。很多不同球類訓
練中的原理,都是可以互通的。你看排球的殺球,手腕跟手臂的延伸跟投棒球一樣,我在
打棒球之後也很喜歡拿排球,一個彈地之後打牆壁那樣練習,去熟稔那種感覺,手腕的柔
軟度跟力量都會提升。我的直球優點在於轉速夠,球很會跑,140幾就很不好打了。我敢
說我自豪的球質一定跟打排球、籃球訓練出手腕與手指的球感有關,美國棒球選手常常會
練投美式足球,也是相近的道理。
話題回來,除了訓練的部分,如何帶兵比賽也考驗著教練的功力。去年七月開始帶大同,
我們馬上就拿下梅花旗第三名。在戰力沒有改變的情況下,為什麼能打出不同的戰績?投
手部分的調配非常重要,當一個教練,你要知道每個選手該放在什麼時候使用。這次就是
因為調度上都能用得恰到好處,方向有抓到,讓每個投手完全適得其所地發揮。像是大一
投手陳理安,誰想到他會在大專盃對國體投無安打比賽?我也是想說他球質不錯,讓他試
試看,就把他擺對位置了。還有側投的李少傑,經驗夠、控球也穩定,擺在後援也為球隊
帶來最好的結果。
調配這件事非常重要,如果放在錯的位置上,即便選手的材再厲害都會亂掉。像我就不太
贊成前些陣子兄弟的假先發這種策略,這不是好的現象。有可能因為傷兵過多或是調整都
調不好所以他們才這樣弄,偶爾暫時性當奇兵玩一下這招可以,如果拉到中長期來看絕對
不是好的方式。整個球季這麼長,選手的調整會整個亂掉,調整亂掉後受傷的機率又會提
高。也不是說沒人,現在每隊的60人名單都滿的,投手都快30個,你不一定要重複這些人
在那邊改定位呀!先發改成中繼,中繼弄成假先發……二軍很多很拼的選手,一軍表現不
好的就下去調整啊,拉一個二軍的選手上來試試看,如果好用的話又多了一個可用之兵,
不行的話再換一個上來。長久來看這才是健康的方式,還可以促進球員之間正向的競爭。
以選手的角度來說,其實也要懂得自己做調配;尊重自己的身體,在出場上的使用量拉住
自己的tempo才有辦法延續生涯。我那時滿幸運,教練都可以溝通,我就把自己的節奏固
定在每年投個130局左右就好。打職棒真的還是要靠自己思考,不能完全靠教練,畢竟最
了解你自己的還是只有自己。像黃平洋,每年200多局拚下去就去開刀了。那是他意志力
很好後來又去台灣大聯盟繼續打 當然球不管打得好不好,總是要面對退下來之後的生活
,我常鼓勵我兒子證照要去拿。能力、學歷這種東西騙不了人,他可以去考一些訓練師的
證照。像是林仲秋的兒子球後來沒打了就去考證照,現在在健身房工作,這也是一個方向
。球不可能打一輩子,但你可以用棒球的部份去創造自己的未來。學歷如果不足就把經歷
弄好,創造自己的競爭力。
想說的大概這樣,之後有機會再和大家聊聊吧!
(歡迎虎迷們到飄揚在夜空中的藍絲帶粉專逛逛,重返舊時光!)
歡迎來MyVoice網站收看更多運動員的故事
https://www.myvoice.com.tw/
也歡迎到我們的粉專,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 https://www.facebook.com/MyStoryInMyVoi
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