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zzyyxx77 (討噓大師77)》之銘言:
: 真的不要再迷信職棒明星!擊沉韓國讓台灣棒球看見新出路…
: 台灣以業餘好手為班底的國家隊,亞運首戰就擊沉了韓國的職棒全明星隊,或許可以給棒
: 球界一個啟示:未來國家隊的組成,真的不要再迷信職棒明星球員了!以日本為師,厚植
: 社會人球員的厚度與實力,才是穩定國家隊競爭力的長效解方。
這篇完全是錯誤的觀念。
當然會有這種觀念,和職棒的實力一直無法拉開與業餘的差距有關。因為職棒不夠
強,當業餘選手有了好表現,就馬上有人出來說「別再迷信職棒。」
雖然照常理來說,戰績可以換成球團收入的職業棒球,應該會比打社會責任的合庫
台電,和政府補助成立的城市隊,更願意精進球員的實力。可是這是棒球,這是台
灣。戰績可以靠開洋將福袋,燒球員健康,衝半季 60 場就完成。目前還沒有球團
是實力愈來愈強,戰績一路獨走,半季冠又半季冠,總冠軍又總冠軍。
這種「拚 60 場」的職棒文化,讓只有菁英才能通過選秀的業餘好手,進職棒後的
實力增長很難表現出來。甚至可以大膽說,大部分球員的生涯年,就是站穩一軍先
發的前三年。職棒打了 29 年,累積數百成千名球員,愈打愈強的好像隨時能開一
篇文盤點,而不是大家都愈打愈強。
而 60 場又恰好是當短期賽太長,當長期賽不夠長的分量。很難從 60 場中看教練
團的臨場應變,因為六連勝對 60 場的戰績只是錦上添花,球隊的重點是勝率不是
連勝,適時放掉落後的比賽,保全下一場戰力才是明智。很不巧,國際賽要奪冠通
常需要六連勝。
回顧台韓對戰,很少有一路挨著打卻無法招架的大敗,更多的是因為幾個 play 做
得不夠好最終吞下鍋貼的惜敗。職棒球員實力提升不夠,教練臨場應變不好,無法
狡辯。然而解決方法絕對不是倒退回業餘組隊。
台灣需要的是增加職棒球隊,這馬上可以增加更多本土球員到職棒鍛鍊的機會。
其次需要的還是增加職棒球隊。當球隊從四隊增加到六隊,只是需要更多好手來打
職棒。但當球隊從六隊增加到八隊,改用全年戰績選季後賽球隊,就是理所當然。
改用全年戰績後,球團愛開多少福袋,愛燒多少球員,隨你便。有那種運氣開到整
季都超威的橡皮手臂,進季後賽大家也無話說。要拚 100 場甚至 120 場,戰績就
會反映「短板理論」,就是球隊戰力最差的環節會把戰績拖下去。
應該要想盡辦法,讓中職可以增加到八隊。實際上辦法也是人想的,但如果中職堅
持一公司一球團,那就會增加很多障礙。
有什麼理由不能兩公司一球團?兩個股東自己協調好,協調不好可以仲裁,甚至聯
盟暫時接管。制度是人設立的,沒有不能改的道理。
而要加速增隊,也可以設置公益球團,由聯盟、有興趣的企業,甚至政府發起。球
團經營由聯盟和發起人共同監督,完全比照現有球團參加比賽和選秀,打好基礎後
再轉讓給願意經營的球團。
當然已經只剩下四隊的中職,當務之急就是建立聯盟接管的制度。不然哪天太子不
想玩了,或者誰被抓去關了,剩三隊對打,聯盟還能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