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2 07:00Tzuyi
9月4日澳洲職棒正式遞交加盟企劃書,預計明年就能投入中華職棒二軍賽事,是繼2008年
季末中職縮編成四隊後,第一次有正式且明確的擴編消息。只是可惜本土企業仍未共襄盛
舉,每年都有業餘球隊傳出想要進軍職棒,但總是無疾而終,尤其是崇越隼鷹隊,從2013
年開始傳出意願,不過最終都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中華職棒自1990年成立以來,原有味全龍、三商虎、統一獅及兄弟象,隨後1993年時報鷹
及俊國熊加入,是史上第一次擴編。1997年第二次擴編,和信鯨加入中職,成為第7隊,
同年台灣大聯盟也成立,是台灣職棒巔峰的11隊時期。歷經龍隊、虎隊、鷹隊解散,中職
一度恢復四隊,但隨著2003年台灣大聯盟解散,四隊合組太陽隊及金剛隊加入,中職再度
擴編為6隊,一直維持至2008年鯨隊及暴龍隊解散。
中職第一次擴編,時報鷹及俊國熊隊以自身業餘隊員加入,不過當時洋將名額較多,20位
左右本土球員足矣。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當年俊國熊、時報鷹及和信鯨,加入職棒前分別為俊國建設隊、黑鷹隊(後1991年改稱時
報鷹棒球隊)及中國信託隊,確實都是以業餘球隊之姿加入職棒。而且除了如願加盟的三
支球隊外,還有聲寶巨人隊自1992年就一直申請加入中職,可惜慘遭聯盟拒於門外,因此
是後來成立台灣大聯盟的推手之一。當時四支球隊大約陣中有約20位球員左右,與現今的
崇越隼鷹差不多。
不過當時的中華職棒比賽分別為90場及100場,比賽場次較少,而且可以登錄5~12名洋將
,甚至每場最多可以上場5~8名,同時上場3名洋將。也就是說在雖然三隊以業餘之姿加入
職棒,但當時場次少、洋將多,加上沒有二軍制度,因此20位球員左右,就足以應付整季
賽程,只是首年加入的新球隊戰績都不盡理想。
當年各隊倚賴洋將,俊國首年40勝中的29勝由洋將拿下,但現在各隊戰力早已大幅提升,
不只洋將要強,本土也不能太差。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時代再變,現在的情況已大不相同,各隊每季需要出賽120場,僅有3個洋將名額,而且需
要應付一、二軍,以聯盟擴編規定要求至少需要46位球員。崇越隼鷹雖然可以藉由擴編選
秀補強,但要其他隊釋出很多即戰力,實際上不太可能,即使洋將多一人恐怕也於事無補
。而選秀會在季中,球隊必須苦撐上半季才能得到奧援。若以現有的球員數量,想直接參
與一軍賽事,以現今的職棒生態,球員無法升降及輪替,並不容易執行。
崇越過去曾在業餘拿下佳績,不過這兩年戰力逐漸下滑,加上球員數不多,應該沒有能力
直升中職一軍。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由20位球員擴編成足以應付現今要求的人數,在歷史上並非沒有出現。前面提到的台灣大
聯盟,草創時期就以聲寶巨人約20位球員為基礎,藉由一年的時間對抗賽、測試會,加上
網羅中職球員,1997年正式成立時已有63位本土球員。崇越雖然季中選秀後有補入幾位落
選球員,但實際上選秀會前的離隊的更多,戰力仍與職棒有落差。而且實際上崇越現在連
教練團都只剩2人,距離加入職棒一軍還需要投入更多人力。
以態度上來看,ABL的寶島夢想家隊就值得參考,他們在2017年9月成軍,很快的行銷、成
員及轉播都在3個月內完成,今年已完成首季賽程,休賽季更是積極網羅國手及職業球員
。當然籃球隊所需要的人力及資源相對較少,然而他們表現出讓人看起來是有心要組隊,
而非只是紙上談兵說想參加哪項賽事。
不可否認,中職的擴編球隊制度非常嚴苛,無論加盟金、保證金或地方棒球振興基金,對
於企業來說都是一筆負擔。不過對於有意加入的企業而言,錢的部分當然需要極力爭取,
但對於陣容部分不應再用舊思維,若能力及人數還有待加強,藉由循序漸進邁入一軍,無
論對自己或聯盟都是較好的方式。
https://udn.com/news/story/7001/336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