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其實真的有,
我們自己俱樂部就有一位家長,
暑假的時候小朋友來參加中信兄弟的夏令營,但前一天先去看了Lamigo的比賽,
結果穿著全套的Lamigo球衣到中信兄弟的營隊報到~lol
據他爸爸也就是一開始提到的那位家長說,小朋友看一場比賽後
晚上睡覺都會跟著唱Lamigo~La~migo~~之類的 = =
後來他來台灣開會問我冬天有沒有棒球看,
所以沒錯,他還自己跑去看冬季聯盟惹...
所以這個隨著"小朋友棒球俱樂部"的概念在對岸持續上升,這個市場是有的,
目前俱樂部來台灣主要分幾條路線
1. 觀光兼營隊路線,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可能會搭配球團的營隊一起來,
統一獅這幾年也接待了幾團,其實件件有市場
優點是基本上球團會把紀念品和行程都處理完,下雨也不用怕,
對第一次來或比較少來的家長來說,這是個不錯的選項;
唯一的缺點是強度不夠大,所以大概是一次性的生意
2. 國小球隊陪練路線,
我知道的之前有找過高雄的中正國小的,就是小選手一對一指導
也可以讓相對來說生活條件比較好的對岸小朋友感覺台灣打棒球的辛苦
3. 比賽為主路線,
可能會針對一個主題性的比賽,然後就是來賽前集訓,練完直接比賽
在對岸能打俱樂部棒球的小朋友其實家裡都算經濟條件不錯的,
所以這樣的觀光財而且有主題性的包裝是有市場的其實...
然後通常冬天的話,南部又會比北部適合,
之前某個前鎮子在玩正面人體衝浪的暖男,
提出的南部冬訓整合計畫其實很具體可行...
是真的有經過評估或了解狀況的幕僚評估討論過才出的來的說法...
但輸給白冰冰的好朋友,高雄就只能等全國職棒總會降臨惹~~
===================================================================
另外稍微聊一下對岸的小朋友棒球培訓這一塊,(因為很多人問...)
其實最大的迷思在於說"對岸有14億人口,所以棒球一定有市場!!!"
但這種說法肥腸不負責,
就好比宅男想說對岸有7億妹子所以自己就一定有市場是差不多的想法...
人家不一定選你阿哈哈哈哈哈
不打棒球又不會死,憑甚麼14億人口就一定要選棒球~
但棒球有他的市場在,主要賣點幾個
1. 身體碰撞小(相較於足球和籃球)
2. 團隊運動(對岸小朋友很多缺乏的)
3. 國際運動(對岸小朋友很多想要出國的)
4. 球服很帥(是的,就這麼直接)
5. 更深層的連結就算know how惹,一一講完,我就不用混惹
運營方式涉及各家公司自己的商業模式,也就不特別野人獻曝惹~
台灣人在對岸教球的優勢還是有的,就像我們覺得日本來的都很會棒球差不多感覺
但優勢也在迅速流失中,
早期那種相對高的薪水,現在的教練基本比較難有惹...
然後不管早期過去的還是現在過去的,
其實也是很多所謂的"棒球人"在那邊敗壞自己的名聲
(真正接觸過所謂的"職業或有光環的選手"的人,應該知道我在說甚麼...)
好的棒球人還是很多,但也不少是走不出體育人思維的,
這樣就很可惜,因為那邊的小朋友不像台灣小朋友從小就懂棒球
所以與其說這是"體育"產業,不如更像是"教育"產業
但也因此其實教練本身要做很多的自我調整...
要會文案,要會表達,要會帶公司企業做團建,要能彎得下腰教幼兒;
最重要的,要有同理心...
"我以前科班怎麼教的,現在我就怎麼教"....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想法...
但留在台灣教球,每年"真的打過職棒一軍"的退下來就最少10~20個;
台電合庫就這些名額,少子化,所以哪來那麼多缺給所謂的"科班棒球人"呢?
不突破,就永遠在自己小圈子,
出去走走,辛苦一點一陣子,帶新思維回來貢獻或找新的領域的工作,都是好事...
說也說不完,先降惹~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