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pg1510 (八分之三)》之銘言:
: ※ 引述《lionqaz (南梁陳慶之)》之銘言:
: : 標題: [自由] 味全龍有望復活 三商虎將林仲秋、鄭幸生期望帶動更多企業
: : 〔記者林宥辰/台北報導〕頂新集團日前傳出有意讓味全龍隊復活,成為中職新球隊
: : ,當年味全龍、三商虎同1年解散,如今看在兩位昔日虎將林仲秋、鄭幸生眼裡,有感
: : 歎也有期盼。林仲秋就呼籲:「增加1隊、2隊還是太少,至少需8隊、分成兩聯盟,才
: : 有對戰刺激性。」
懷舊一下
林仲秋是曾經的本土全壘打王
鄭幸生是開幕賽連續安打紀錄的前保持者(職棒元年起)
(話說他在職棒的第一隻安打大豆有幸親眼目睹)
這兩位可以說是三商虎的代表人物,我想沒人會有意見。
: 隊伍數目不是重點啊
: 球隊球員素質高,隊伍數再多都有人看
: 中職就故步自封,給那種costdown薪水,加上各隊默契薪資上限
: 中職要有人看,薪水至少就要給得比日職高
: 把一流球員留在國內,並且不限制洋將名額
: 把中職變成除了MLB,全球3A等級棒球員的第二選擇
: 所以中職目前的問題癥結點是:
: 薪水給太低
: 球隊球員素質低,隊伍數再少都沒人看
簡單來說,
中華職棒三十年,要說有沒有進步嘛,當然有的。
薪水比以前高很多(以前最高薪球員我記得才8萬)
複數年合約
二軍制度都比以前好
但是,過了三十年,以前是四隊,現在還是四隊,唉。
中職的球員,其實他們的給薪「對得起」他們的實力。
現在不比以往,三十年前,台灣大部分的球迷還以為我們實力輸日職一點
但是不比大聯盟差吧。
(沒有網路沒有電視轉播,國際賽美國隊又都是業餘球員)
除了賴山水在職棒雜誌上面寫一些,不然一般球迷根本搞不清楚美國職棒有多強。
那時候的台灣球員也沒人考慮去美國,也無緣知道最先進的棒球技術
到了三十年後,至少許多上過大聯盟的球員回台灣
把最先進的技術帶給台灣棒壇
中職也經常找一些MLB 退下來的洋將參與
其實中職跟MLB的差距,比起三十年前應該會比較小。
而球迷的眼界也遠勝三十年前,各種技術數據其實不輸業界的甚至更勝。
所以現在台灣球員比起以往,更能自由流動了。
像王柏融這種逆輸出,以前想都不敢想。
所以,不要說台灣球員的薪水太低,他們有好表現
也有機會像大王一樣領高薪。
當然,四隊的默契即使物換星移,還是一樣以球隊的立場為先。
自從六隊變四隊後,過了那多年,中職對於新球隊的加入始終很消極。
不過我,早就放棄了看萬年四隊的組合了。
大豆的想法是,增加到六隊,中職才有希望。
現在不比三十年前,以前的娛樂只有電影電視跟廣播聽職棒。
現在小孩子人手一隻手機,誰還看中職啊。
就算新加入兩隊的素質遠輸也沒關係,靠著幾年的選秀跟運作
弱隊翻身也是職業運動的常態。重點是新的球隊,會給新球迷熱情,話題跟希望。
這麼多年,每次到了球季外,就有只聞樓梯響,所以我如今已不抱任何期望。
然後看看中職的官網,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