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會抗拒和自己不一樣的事物「即使是對的事」
為什麼台灣人一邊痛恨升學主義,一邊又擁護升學主義?
因為痛恨和擁護的情緒是同時存在
痛恨是學生階段,彷彿除了讀書就沒其他事情可做
擁護是畢業之後,自己成了升學主義的既得利益者
當人們因為升學主義,得到比別人穩定、收入豐厚的工作
當有選擇出現,可以像日本那樣,學生階段也能有多元的發展
因升學主義而成的既得利益者,自然就會排斥這些所謂多元選擇的學校
認為這樣的學校,教不出能成材的學生
但實際上是害怕讀這些多元選擇的學校,出來的學生將來在社會上的成就超越自己
但國家社會的競爭力,永遠都不可能是死讀書的升學主義能塑造出的
於是,台灣升學主義產出的,很多是工作的機器
他們有生產的的能力,卻沒有創新的可能
只是,誰在乎呢?
政客、老闆不在乎,他們要的只是聽話的奴工
勞工就會懂得在乎?不,他們只求一份穩定、收入豐厚的工作
所以到頭來,其實是人們自己選擇這樣的學制
人們的選擇是如此,投票選出來的政客,自然也不會去改變學制
一切,都是人們自己的選擇造成的
反正,電視一轉開
就能看到MLB、NPB
台灣學校操場能不能打棒球,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