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好讀版: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63294
距離現在的50多年前,一位熱愛棒球的日本人自費到美國大聯盟進行野球留學。
他從小聯盟擦拭球具開始幹起,到後來深獲道奇隊老闆歐馬力家族的信賴。
他是美日職棒友好交流的溝通橋樑,也是200勝傳奇投手山本昌的再造恩師。
他是生原昭宏,又稱Ike生原,一位被妻子戲稱是「嫁給道奇的男人」
25歲的大學總教練,4年內帶領球隊重返一級聯盟
Ike生原出生於1937年的1月20日,是出身自福岡縣的九州男兒,高中時期是強肩強打的捕手
,畢業後來到東京的早稻田大學就讀,並在大學棒球界活躍著。畢業後逐步朝指導者的目標
邁進,年僅25歲就當上亞細亞大學的總教練。
當時的亞大還只是個東都大學聯盟第三級的學校,整體實力並不像現在那樣堅強,而新人監
督的Ike生原,只用了短短三年半的時間就幫亞大從三級一路爬升到一級。但就在升上一級
的那年秋天,Ike生原決定辭去監督的職務。
「為了重新學習野球,我想要到美國大聯盟自費留學。」
單身赴任前往美國,從零開始鑽研棒球
在資源相對匱乏的1960年代,想要去美國野球留學哪有現在這麼簡單。如果沒有適合的管道
,想要獲得球團青睞無疑是以卵擊石。於是,在聽從弟弟的建議下,Ike生原來到橫濱,希
望能透過日本當時的大聯盟權威,在美國球界人脈極廣的鈴木惣太郎的介紹,讓他達成前往
大聯盟的心願。
鈴木惣太郎(中)生前致力於美日間交流,多次邀請大聯盟球星來日。更是催生協助日職成立
的功勞者。左方是Babe Ruth,右方則是史上執教年份最長的總教練Connie Mack。
事前未先告知,雙方也從來沒見過面,滿懷期待的Ike生原直接衝到鈴木家中請求見面。在
一番波折下,總算在第4次的拜訪和鈴木碰上面。鈴木想要知道的是,眼前這位素昧平生的
小夥子,為什麼對美國的棒球如此執著?
「雖然我指導的球隊順利升上一級,但我一直對於自己的指導方式抱持著疑問。我想要親自
到棒球的發祥地美國尋找答案,想要在棒球的最高殿堂.大聯盟,再一次地從零開始學起」
聽完了Ike生原的想法,鈴木惣太郎決定在這位對棒球充滿熱情的年輕人身上賭一把,並親
筆寫了一封推薦信,收件人是洛杉磯道奇的球團老闆 Walter O'Malley。
嫁給道奇的男人,從擦球鞋開始幹起
與鈴木惣太郎私交甚篤的歐馬力,很快地就答應讓Ike生原至道奇隊進行野球留學。好不容
易決定了地點,但費用卻是一大難關。原本預計留學2年的費用大概需要200萬日幣,過去當
教練的薪水根本就不夠用,只能硬著頭皮和爸爸及丈人借錢,東湊西湊才得已成行。
在1960年代的日本,早稻田大學一整年的教師薪水是3萬日幣,一碗拉麵則是30元日幣。
來到了佛羅里達州的維羅海灘春訓基地,作為道奇隊史以來第一位日本留學生,Ike生原在
春訓結束後先被分配到道奇未來的接班人,歐馬力的長子彼得.歐馬力(Peter O'Malley,
以下簡稱Peter)所掌管的斯波坎印地安人隊,體驗小聯盟比賽的實感。
身為一個無法用英語順利交談,起初只能擦拭手套和球具的日本人,更經常成為選手們嘲笑
的對象。但即使如此,Ike生原仍然不無所動,心無旁鶩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並努力地學習
英語。1966年,已經是道奇隊副總裁的Peter決定正式聘用他,Ike生原自此成為大聯盟傳統
名門道奇隊的一員。
自上位以來,Peter O’Malley先後延攬Valenzuela、野茂英雄、朴贊浩等赴美挑戰的各國
先驅,道奇的成功開啟大聯盟全球化的先河。
每天4天半出勤,從留學生變成總裁特助
成為正式員工後,Ike生原的第一個任務是在小聯盟系統,協助道奇隊進行球員評價及養成
的工作。在此之後,舉凡職業球團的相關運作,像是球隊經營、門票販售、廣告宣傳還是球
場販售特許,Ike生原不但實際接觸過,也累積了相當完整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深獲球團上
下信任的他,不僅可以參與所有的高層幹部會議,更是Peter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1982年1
月19日,Ike生原被正式認命為總裁特助,從當年的一介日本留學生,一躍成為球團總裁最
為信賴的側近。
自律甚嚴的Peter就算前一晚有比賽,隔天照樣準時8點上班。為了因應Peter的作息,在上
班前提早做好各式各樣的準備。Ike生原每天都4點起床,4點半出勤。而4點半到正式上班的
8點,每天凌晨的這3.5小時就是Ike生原的「自習時間」,除了掌握棒球最新情報,利用空
檔苦讀英語外,也會在空無一人的道奇球場,沿著全壘打牆慢跑,並且在選手訓練室進行體
能訓練,沖完澡後再到辦公室準備上班。就算他之後位居總裁特助,如此規律的早自習卻一
天也未曾斷過。
「Ike在英語能力的提升,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來到美國時只有非常基礎的英語程度,但
是他擁有優秀的溝通能力,同時還有親切又爽朗的笑容。就算他一開始還無法講出流利的英
文,但他的溝通技巧真的相當出色」- 彼得.歐馬力(Peter O'Malley)
情同兄弟,與歐馬力的深厚羈絆
1983年秋天,日本職棒的大洋球團(現橫濱DeNA的前身)正秘密進行著「長嶋監督.生原球
團社長」的雙重招聘計劃。期望透過棒球先生長嶋茂雄的高人氣,以及Ike生原在大聯盟多
年的歷練,幫助大洋隊進行球隊戰力及經營面的改善。
棒球先生長嶋茂雄和Ike生原一直是非常好的朋友。在離開讀賣巨人隊的浪人期間多次來到
大聯盟進行考察及採訪。作為友人的Ike生原於公於私都提供相當多的協助。上圖是兩人在
1982年世界大賽觀戰時的合影。
對Ike生原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除了大洋提出的破格待遇外,再加上可以
回到日本陪伴家人,另外還有機會和長嶋茂雄如此充滿魅力的大人物共事,大洋的提案無論
怎麼看都非常吸引人。
即便老闆Petert尊重他的想法,也願意放手讓Ike生原回日本貢獻赴美所學。但最終Ike生原
還是婉拒了大洋球團的邀約,決定繼續留在道奇隊,繼續留在Peter身邊報恩。因為他知道
,以後再也不可能遇到像Peter這麼好的上司了。
一手打造日職219勝傳奇名投
「Ike,這投手這樣子不行,他要嘛不是改練左側投,不然就是去當卡車司機」神之左手
Sandy Koufax在1988年的3月,看到當時隨中日龍移地春訓,仍未成氣候的山本昌練投時,
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也許同樣來自日本,Ike生原對山本昌從未放棄,每天一對一的貼身指導,不厭其煩地提醒
他棒球的基本,讓山本昌不但從此學會成名絕技-螺旋球,也讓自身的控球獲得進一步強化
。除此之外,Ike生原對棒球的熱情也感染了山本昌,即便回國後仍舊受用無窮,讓他從
1980年代一路投到2010年代,成為生涯累積219勝的傳奇名投。
「像Ike老師如此熱愛棒球的人真的存在嗎?對我來說,Ike先生就是棒球之神。如果那時沒
有遇見Ike老師,恐怕也不會有之後的200勝投手.山本了」- 山本昌
延伸閱讀:
- 生涯現役 山本昌(上):名為野球留學的戰力外流放 https://bit.ly/2JXTysY
- 生涯現役 山本昌(中):大器覺醒,迎向全盛期 https://bit.ly/2WkgyEg
壯志未酬身先死,歐馬力家族永遠的家人
1992年5月底,一如往常地進行例行晨跑的Ike生原,突然間開始無法順利進食,回到日本醫
院檢查後,發現已經是胃癌第4期,一向如此健康,又注重飲食及養生的人,如今轉眼間卻
只剩下半年不到的生命。
動完手術的Ike生原,一時之間雖然還能工作,但病情已經日趨惡化。聽聞到這消息,包括
「鬥將」星野仙一、王貞治、長嶋茂雄、村田兆治等人都陸續前來關心。至於老闆Peter,
更是每天工作結束後都到病房探望。
很遺憾地,最終Ike生原仍不敵病魔的無情摧殘,1992年10月26日凌晨4點10分,Ike生原於
洛杉磯辭世,享年55歲。
對Peter來說,Ike生原不僅僅是工作上的好部下,同時也是一生的摯友及好兄弟。在家人的
同意下,Peter將Ike生原葬在雙親華特.歐馬力夫妻旁,名副其實地成為歐馬力家族的一份
子。
山本昌只要每次到美國,必定會到恩師Ike生原墓前祭拜。
在美國的27年間,除了在道奇隊備受肯定,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的籌備期間,Ike生原與
Peter四處奔走,到各國進行遊說,讓棒球得已重返奧運。更曾引薦Frank Jobe博士,讓村
田兆治得以進行Tommy John手術,並在兩年後重返球場。其他像是巨人、中日赴美移地春訓
的居中牽線、美日職棒及大學棒球明星對抗賽的促成等等,Ike生原稱職地扮演日美棒球間
的橋樑,除了替日本球界開拓更多視野,無形中也讓道奇隊在日後的亞洲球員經營上開始萌
芽。這也讓他在2002年進入日本野球殿堂,以表揚其一生在日美棒球交流上的莫大貢獻。
「不論是道奇隊的事務,還是大聯盟主席或國家聯盟會長的特別指示,Ike總是處理地很好
。若日本和美國間有相關的問題,前大聯盟主席經常會詢問Ike的意見,並且聽從他的建議
來處理。單憑這點就能看出,美國球界的幹部們對Ike也是全面的信賴。」- 彼得.歐馬力
(Peter O'Malley)
直至今日,歐馬力仍不忘與Ike生原間的昔日情誼,不但捐款給Ike生原的母校早稻田大學,
協助成立運動科學部,2008年更專程至日本早稻田大學進行演講。
參考資料:ゴールデンライ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