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f22313467: 第一次看到有人在古蹟上打棒球 08/04 13:49
球場持續翻修,用超過一百年以上的
在全球職業運動其實都常見好嗎?
看看足球的老祖宗聖城倫敦就好
人口750萬人,跟香港一樣大,也差不多是雙北的量體
利物浦的安菲爾德球場(Anfield Stadium)1884年啟用
熱刺的白鹿巷球場 1899年啟用
車路士的Stamford Bridge Stadium 1877年啟用
韋斯咸的Upton Park 1904年啟用
阿仙奴的海布里球場 從1913用到2006,之後原建築改建為旅館
富咸的Craven Cottage 1896年啟用
查爾頓的The Valley 1919年啟用
米禾沃的The New Den 1910用到1993年
屈福特的Vicarage Road Stadium 1922年啟用至今
水晶宮的Selhurst Park 1905年啟用
昆士伯流浪人隊的Loftus Road 1904年啟用
奧連特的Matchroom Stadium 1881年啟用
賓福特的Griffin Park 1904年啟用
職業運動也是文化的一環
除了不斷蓋新的硬體以外,
歐洲不少的思維是保留舊建築,畢竟那是一種情懷,是對歷史的尊重
不過即使英國後來發生了希斯堡慘劇
對於場管的硬體規範提高以外
更是要求徹底撤出以前瘋狂年代常見的看台鐵網
進出口必須增加,看台要盡量設計相連
雖然台灣不流行足球
但棒球既然想要成為一個百年以上的職業運動文化邁進
就必須跟足球借鏡
台南也是少數還在服役的球場
它是有歷史的,也有故事的(也就是民族情懷)
當你只想著拆掉就眼不見為淨時
並沒有真正認真面對自己的歷史,更甭說對於土地民族的情感了
希望號稱台灣的歷史之都的府城
能認真好好想想怎麼把這座目前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場地長遠用下去
歐洲不少持續翻建的模式可以學習
拆掉蓋新的,很多味道就都會散去了
為文化扎根,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