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t.ly/2lQ6jeh
【蘋果人物】情緒管理大作戰 鄭凱文哽咽:不想再讓家人受指責
出版時間:2019/09/14 06:30
8月23日,中信兄弟後援投手鄭凱文在主場對Lamigo桃猿之戰,在6局上3比3時,中繼登投
了1.2局無失分,最後靠著林智勝的3分彈拿下第10勝,成為中職史上繼2011年統一獅投手
王鏡銘之後,第2位單季10勝10中繼的投手。
王鏡銘當年還有先發勝,鄭凱文今年可是完完全全都是在後援角色上拿下勝投,他也不是
靠敗掉領先後再自己撿勝的那一型,本季救援失敗不過2次,防禦率3.12,每局被上壘率
1.23,雖然壓制力沒有隊友李振昌或富邦陳鴻文如此驚人,但出賽58場與隊友鄭佳彥並列
全聯盟最多,後援投了57.2局也只比猿隊的黃子鵬的59.1局少,而且一直到9月4日個人本
季第55場出賽,才挨猿隊的陳俊秀一轟,本季就只被敲這支全壘打,絕對是相當有效率的
牛棚工作馬。
但這麼一位在比賽後段如此穩定,每每能保住不失分、讓隊友可以反攻、甚至逆轉的31歲
老經驗投手,卻是球迷印象中,脾氣非常不好的一位。
「這2、3年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做出一些不該做出的舉動…」
5月15日,中信兄弟在洲際球場對上統一獅,鄭凱文在7局上接替蔡齊哲投球,2出局一、
二壘有人時,投手教練佛斯特喊暫停,鄭凱文沒有等到佛斯特上到投手丘,就直接將球往
捕手黃鈞聲一丟,直接走下投手丘,最後由王奕凱接替投球。
事後,佛斯特以F開頭的英文國罵,公開表示不喜歡鄭凱文這麼做,隔天,鄭凱文透過經
紀公司公開致歉,中信球團對他處以2萬元罰款。
這件事讓鄭凱文飽受各界批評,連兄弟球迷都不太諒解,過去他雖然曾不只一次在球場上
出現情緒失控的現象,但這一回直接摃上球隊教練,卻是相當嚴重的一次。
事情已經過了,但其間還是有一些不為人所知的事。
「恰哥那時候鼓勵我蠻多的。」在鄭凱文遭受千夫所指的情況下,是球季結束後就要退休
的老大哥「恰恰」彭政跳出來,「那時候賽後也一度要被下放二軍,因為沒有尊重教練的
決定,對他們沒有禮貌,那時候恰哥幫助我很多,他跟教練講,不要因為這樣把我放下去
,因為會對球隊戰力有影響。」
對中信兄弟來說,鄭凱文是絕對不能忽視的牛棚大將,一旦下二軍,很難找到相應的牛棚
投手來填補戰力缺口,鄭凱文回想起當時狀況時說,「當下也去教練室,跟教練、總教練
說不好意思,跟他們講我還希望要拼,做出這樣的事,很沒有禮貌,也跟他們道歉,隔天
也有在大家面前再道歉一次,也有得到大家的諒解,跟大家感到不好意思,也謝謝隊友這
樣原諒我。」
鄭凱文說:「這2、3年也不知道為什麼,為什麼會做出一些不該做出的舉動,對大家和對
支持我的球迷不好意思,造成一些不好的觀感,自己也沒有管理好,對他們蠻抱歉的,回
來到現在,他們一直在球場上看比賽,一直鼓勵我,我做出這樣的事覺得不好意思,希望
能得到他們的原諒。」
「不想因為我的關係,讓我的家人,我的爸媽被外面責罵。」
然而,最讓他煎熬的是波及家人,事發當晚,鄭凱文將自己關在房間裡,電視沒開,手機
甚至連看都不看,就自己一個人靜靜地想,「我要怎麼做,才會讓隊友、教練、球迷,還
有看電視的觀眾的原諒,我也不會奢求他們的原諒,畢竟是我自己做錯事情,我做了不好
的動作,被觀眾罵我會接受。」
自己越想也是越無法諒解,「如果離開棒球了,怎麼辦?小孩還小,還不到1歲,你如果
失去這個工作,小孩怎麼辦?還這麼小。」
父母親當天都看了轉播,也撥了電話給兒子,「雖然沒有很生氣,但聽他們講話,知道他
們很不滿意,因為每場比賽他們都會看,會覺得說,你為什麼會這樣子,你應該要相信教
練的調度,相信自己下一個隊友,雖然勝負心很重,但也不該這麼做,可以下來後私底下
問,為什麼要把我換下來。」
隨著球隊到南部比賽時,鄭凱文回家吃飯,家人也不再生氣了,但內心依然煎熬,尤其談
到父親時,忍不住紅了眼眶,難過落淚,「爸爸鼓勵我比較多…爸爸身體狀況沒有很好,
也不太能常到球場上看比賽,有時候爸爸安慰我比較多,鼓勵…你不要勝負看那麼重,說
那只是一場比賽,還有那麼多隊友在幫你,你後面還有投手在幫你cover,不管好不好,
你就是要尊重教練的調度。」
最在意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做出這樣的行為,給人觀感不好,所有人都覺得他脾氣不好
,情緒控管不優,「我不可以這麼做,也不該再這麼做,因為要讓家人開心的去看一場球
,不要因為這樣子可能就被外界人罵,說怎麼教導出這樣的小孩出來,脾氣怎麼那麼不好
,不想因為我的關係,讓我的家人,我的爸媽被外面責罵。」
結婚3年的妻子,也給了他相當多的鼓勵,「老婆也是一直鼓勵,雖然有責罵,但責罵完
也是鼓勵,說不要這樣,你該怎麼做,讓球迷和教練原諒你,自己的太太講得蠻多的,球
場上的好或不好,她也都會看,會講說你該怎麼比較好,太太在私底下幫助我蠻多的。」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雖然鄭凱文在場上的情緒爆發,給了一個不良示範,但也他知道自
己的EQ並不好,需要重心整理心情,並做好準備,一旦情緒湧上來時,該如何處理比較好
。
「經過這件事,我需要成長,因為小孩出生了,小孩還小,我是個爸爸,我希望我的家庭
會以我為榮,因為我表現好,人家會說你的小孩打得很好,不希望他們受到外面責罵,因
為我做錯事,我要自己負責,要自己扛,不希望家人受到我的連累。如果之後小孩上學時
一樣,不希望因為我這樣不好,讓小孩受到欺負還是什麼的。」
「隊友已經在球場上奮戰2、3個小時了,我上場也才十幾分,或許不到十分鐘…」
如果只是發生一次,或許還可以定調為偶發事件,但鄭凱文在球場上突如其來地發脾氣,
卻是有過前例的。2017年4月19日,中信兄弟在新莊球場對上統一獅,他在3局因不滿主審
吳家維的判決,將捕手回傳球直接拍掉,引發總教練史耐德上場抗議好球帶,結果雙雙被
驅逐出場,之後他與總教練史耐德都被判罰1萬元。
2016年10月23日總冠軍戰第一場,鄭凱文在8局針對右外野手陳子豪沒有積極接球,讓球
落地形成安打,造成失分,轉頭對著右外野開罵「五字經」國罵,成為該年季後最熱門的
話題之一,這是他給人情緒控管不佳印象的開端,對於自己的形象有著不小傷害。
回頭想想3年前的事,鄭凱文說:「不該這樣子,隊友其實都是在後面幫助我,這樣的動
作變成好像是我在責備他們,對他們蠻不好意思的,開打後,隊友已經在球場上奮戰2、3
個小時了,我還在旁邊準備、休息,上場也才十幾分,或許不到十分鐘,他們在球場上那
麼累了,因為一個失誤,或者沒做好,就去責怪他們,對自己的隊友蠻不好意思的。」
事後他一度不知道該如何收場,「也不知道該怎麼跟他們道歉,可以私底下聊天時才講一
下,說不好意思,自己不該這樣,他們也知道上了場就是勝負心比較強,這樣的動作他們
也沒有責備我或是去怪我的意思,還蠻感謝隊友能體諒。」
「打不好摔東西大家是難免的,或許不必在球場上表現出來,有時候是到觀眾和攝影機看
不到的地方…」
球場上,球員發洩情緒的例子比比皆是,陳子豪就有過多次沒打好,在休息區拿起球棒怒
敲,不只是中職,日職,甚至是大聯盟千奇百怪的狀況都有,看看自己,再想想見過的種
種狀況,鄭凱文也算是自我期許地說:「打不好摔東西大家是難免的,或許我們不必在球
場上表現出來,有時候是到觀眾和攝影機看不到的地方,或許在裡面發洩,你也不知道,
不可能說在場上沒有那種情緒,不可能一整年120場都沒有情緒。」
幾次的經驗讓他吸取不少教訓,對於各種球場上的情緒控管狀況,多多少少就會去看看,
或想一想,「我們把情緒表達出來,是因為針對自己表現不好,因為觀眾買票進來,是希
望看你的表現,當然希望你表現好,如果表現不好,當然會自責。」
選手在球場上的壓力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球員生涯不長,至少是無法當做是終身職,要
賺錢養家,也要為自己的生命留下一些值得回味的事,在意的就更多了,「會在意因自己
的表現造成球隊輸球,會覺得為什麼沒有把握住?打者會覺得為什麼沒有把握得點圈機會
,我們投手會覺得為什麼沒能守住,為什麼會失分,或許換場時,下來時情緒就在,也許
還沒走到裡面就發洩出來,也不是要做給大家看,只是當下對自責,不是要故意做給大家
看。」
「在日本看到很多好投手,去看去學習,或許之後就變成我的東西,我的經驗。」
2014年鄭凱文剛從日職阪台發展時,雖然因9月接受亞運徵召,缺席了1個月,還是以11勝
和2.48防禦率奪得兩項投手個人獎,隔年因傷只先發登板16場,還是拿下10勝,但2016年
先發失分率增加,季中轉後援,2017年也是先發和後援都有,但因為先發效率不如以前,
而後援角色越來越適應,從去年開始,就已經轉為全職的牛棚投手。
今年意外地以中繼投手身分幫助球隊,甚至拿下10勝,鄭凱文說:「如果能這樣幫球隊,
也不錯,會拿勝投,可能是上場時平手,或是落後分數不多,只要我能守住不失分,不讓
跑者回本壘,隊友之後就有機會打下分數。」
不管是用數據還是投球內容來評估,今年都是鄭凱文在牛棚角色表現得最成熟的一年,能
有突破性的成長,歸功於自己在2009~13年間的日職經驗。
在阪神時期,鄭凱文最初最有印象的後援投手是藤川球兒與久保田智之,「感覺他們上場
都能很順心地解決打者,也不太會閃躲,一上場就是那種『要跟你拼』的心態,不怕你打
,就是那種:我就是最好的,我要把你解決掉。」
鄭凱文說:「在日本看了很多投手,他們私底下跟上了場時,眼神給你不一樣的感覺,上
了場就是要解決你。」
從先發轉中繼的經驗,他總會想到生涯83勝104敗118中繼29救援的福原忍,福原在2009年
先發投出3勝10敗後,隔年即轉為全職後援投手,一直到2016年季後退休,鄭凱文說:「
在二軍看到他時,已經轉變成中繼,我也在旁邊看他怎麼去投球,那時他球速很快,1局
可以投得很快,在旁邊看他怎麼投,上去怎麼面對打者,如何解決對手。」
鄭凱文說:「自己在日本成績沒有很好,但看到很多很好的投手,在旁邊去看去學習,或
許之後就變成我的東西,我的經驗。」(謝岱穎/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