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lamblock15 (slamblock15)》之銘言:
: 舉個極端的例子
: A投手
: 出賽30場 每場掉3分 隊友每場打下4分
: 結算戰績30W 0L 防禦率 3.00
: B投手
: 出賽30場 15場掉4分 15場掉0分
: 隊友每場也打下4分
: 結算戰績15W 0L防禦率 2.00+15場完封勝
: 依最近的標準 B的貢獻明顯更可能拿
: 但A這樣的投球內容難道就不值得賽揚獎嗎?
: 因為最近聽很多人說勝敗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所以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
: 但小弟覺得 勝敗場不是沒有價值 而是要透過每場的責失分佈去支持這個投手的價值
: 尤其是當你的後選人只剩那兩三個人 花點時間來觀察這個部份應該不是多困難的事清吧
: ?
可以看看兩個CY公式
不過因為兩個都是看ER
所以換成ERA之前要轉換一下
ER = ERA*IP/9
古代比較準的BJ版
((5*IP/9)-ER) + (SO/12) + (SV*2.5) + SHO + ((W*6)-(L*2)) + VB (分區冠=12)
把ERA和W有關的地方拿出來
(IP/9)*(5-ERA) + W*6
左邊有兩個變數不能直接比
隨便假設兩個數字
2個投手都投了200局的話 少1W的投手ERA要低0.27才能打平
2個投手ERA都3的話 少1W的投手要多投27局才能打平
號稱近代比較準的TT版
(IP/2 - ER) + SO/10 + W
把ERA和W有關的地方拿出來
IP*(0.5-ERA/9) + W
兩個同樣的假設數字
2個投手都投了200局的話 少1W的投手ERA要低0.045才能打平
2個投手ERA都3的話 少1W的投手要多投6局才能打平
根據兩個公式的結果大概這樣
每個鄉民心中大概也有自己的標準
不過ERA和W兩個數字參考價值都已經很低了
比較這兩個的相關性.....意義好像也就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