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提到的年代,
一隊的打線之中,可能有3~4個屬於自殺棒,
也就是打擊率基本上是2成左右徘徊的,
打個比方,大概就是POWER弱化的方克偉*3~4,
或者2016年的薪水小倫*3~4,
相對得分就不容易,
也讓那個時代的投手,只要壓制了1~6棒,大概就可以喘息,
如果強一點的投手,大概投兩局後可以喘口氣。
再繼續面對一到六棒打者。
因為得分不容易,大量的短打戰術就出來了,
甚至更早的年代,是一有打者上一壘,下一棒一定比短棒,這種SOP的戰術。
這樣的SOP比賽很難看的,短打太多會令人感到枯燥乏味,
短打跟盜壘又不一樣,盜壘比的是二壘攻防戰,是刺激的,
但是當打者短棒擺出來給球迷的感覺就是:喔又要萬傲斗了~。
當我看到伯瓜今年季中有幾次這樣搞,是會罵三字經的。
一隊有3個20+ HR的打者,然後幾乎沒有自殺棒,
短打的頻率,讓我一度以為伯瓜是山根俊英、大石彌太郎或者是減肥成功的吾復點呢。
但是週日喵爪戰,這樣的短打應用就非常正確,
沒有安打,一個保送加上暴投就拿到第三分。
好不好看,是根據戰況決定,不要一套SOP用到底比較重要。
該正常揮擊就正常揮擊,該短打就短打。
目前看起來應該只有紅中比較屬於正常的教練。
而強迫取分的戰術,印象中大概只有徐總用的比較多吧。
※ 引述《HD0621 (HD0621)》之銘言:
: 4這樣
: 10幾年前吧 ,還是興農牛 誠泰 等等時代
: 全壘打10隻以上的不算多
: 那時候常常 一壘安之後 就是短打 盜壘 強迫取分等等戰術
: 近五年飛球革命 到現在場場炸裂
: 全壘打2位數以上球員增加不少,打者變強了
: 各位覺得以前的CPBL好看,還是現在?
: 撇除以前假球事件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