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pg1510 (八分之三)》之銘言:
: 原文恕刪~
: 聯盟應該建立裁判的懲罰機制
: 明顯的好壞球誤判
: 1.差2顆球以上的距離
: 2.明顯出棒過半
首先要問:什麼是「明顯」。
再來:明顯與否誰來判定?
接著:什麼時間做判定?誰來判定?
最後:是哪些play需要做判定?
: 比賽當中,為了比賽節奏順利進行,裁判有權維持原判
: 但比賽結束後,經過電視重播
: 若確認為裁判誤判,聯盟可以對誤判的裁判進行罰金懲處
: 讓裁判能心生警惕,在日後判決時更加審慎,降低誤判的機率
: 總要有一些罰則來約束裁判
如果是這樣,那麼聯盟還要生幾個委員來在賽後針對play去討論。
然後目的就是罰裁判,試圖讓他捫心生警惕?
我們看隔壁棚NBA的作法:對賽末2分鐘的play進行討論。
然後球迷說,這是有屁用?比賽都結束了。
然後,賽末2分鐘前面的play都不用檢視?
這樣有比較好嗎?
: 不然裁判雙手一攤,一切歸咎於比賽裁量權
: 球迷還是拿裁判沒皮條
就現行規則下,裁判的確最大,而且也很難找到方法制衡裁判的權力。
不過在看過英超裁判紅牌發錯人,到現在引用VAR沒收進球的時代。
我個人認為應該增加裁判的輔判機制,
而不只是單純用獎勵/懲罰要求裁判自己提高判品質。
目前美國試行的電子好球帶就是用「輔助判決」的角度參與比賽。
做不到電子好球帶,也可以用比較親民的方法:
在本壘板上方架攝影機(例如喵喵主場)。
然後讓主審可以「主動」審視剛剛那一球的本壘板上方視角。
最好有類似阿婆襪取那種裝置讓主審隨身帶在身上的裝置,
這樣有沒有削到好球帶(的上視視角)、有沒有出棒都有比較多的資訊讓主審去參考。
或是另一種作法:
另外再設置一個裁判在專門的房間看本壘板上方視角,
在房間內主動審視2好球之後的球路。
只要球削過好球帶,被房間內裁判判定為好球,
預先放在主審褲襠內的振動器就會跟手把一樣會一直抖,
這樣外面就算再吵,主審應該都很有感 XD
不過這些都要在有足夠的硬體投資下完成,還是有一定門檻。
或許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當場比賽內的裁判輪換也是可以做的?
例如一場裁判ABCD四位裁判,前五局A主審,後面4局B主審,延長賽3局就C主審這樣。
要不然觀眾坐著都會度菇的棒球比賽(尤其中職),
要裁判9局18個半局都有辦法維持高品質的判決,真的不是那麼簡單。
日曬風吹雨淋也就算了,還會被K頭K胸打蛋花……
當然場中換主審一定會有判決標準不一的狀況啦,
球員應該也會一點時間去適應新的判決標準。
不過,比起誤判,
我認為讓比賽往奇怪的地方發展的重點更在於裁判心裡的補哨機制。
當裁判自覺有錯判但無法收回時,就會用補哨的心態去試圖彌補這個錯誤。
結果誤判可能就從單一事件變成連續事件,然後整場的標準開始愈來愈詭異。
什麼猿夢、邦忙、識象、獅捨,我覺得跟補哨有某種程度的關聯。
當然前面不要誤判就不會補哨,
但現階段要求不要補哨應該是最方面省事的改善機制吧?
總之,我覺得當場的事情當場處理完會比事後算帳來得有感。
而最好可以提供一些主審的輔判機制,提高主審的判決品質。
但在不增加硬體、編組支出的情況下,
或許主審輪換制,或是要求主審不能補哨,會是現在環境下最容易著手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