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民的故事告訴我們
棒球是個很難推廣的運動
都是透過身邊的人接觸才產生興趣
王宜民的時代
1988年沒有職棒
1992年才剛職棒二年
他長大如果沒有中華職棒
他就會離開這個圈子
沒有繼續棒球路就沒有這些故事
可見亞洲國家若要發展棒球
發展自己國家職棒有多重要
也許台灣職棒走的跌跌撞撞
但你不能否認
那是因為過去許多民代本身就是組頭
政治力干擾職棒完全無力抵抗
但也因為政治力
才立法阻止了這些黑手繼續伸入棒球
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完全是笑話一句
棒球在國際上的發展推廣日趨嚴峻
如果沒有對策棒運只會萎縮
衡量利害
台灣必須有自己的職棒當火車頭
希望政治力再接再勵
繼續透過合理化國家隊的徵召制度
來整頓台灣棒球
排除對外窗口與關係曖昧的經紀掮客對賽事舉辦,球隊組成的干擾
進一步保護好自己的人才庫
合理化內部競爭的環境
完成台灣棒球改革的最後一塊拼圖
※ 引述《SbHunt ()》之銘言
: 差一點成為棒球逃兵,現在卻帶起社區棒球的革命:基層教練王宜民的棒球人生
: https://tinyurl.com/v4qokwd
: 作者:文生大叔
: 王宜民曾經是臺灣最優秀的內野手之一,他半路出家從國中才開始打棒球,但很快就
成為
: 中華隊的常客。
: 他代表臺灣參加過亞洲盃和世界盃青棒大賽,隊友先後有王建民、曹錦輝、郭泓志、
張誌
: 家等等,同場競技的對手則有松坂大輔、杉内俊哉、新垣渚、安凱爾(Rick Ankiel)、
卡
: 戴爾(Michael Cuddyer)、哈樂戴(Matt Holliday)等優秀選手,他們日後都成為職業
棒球
: 的頂級明星。
: 但他也曾經為了棒球人生的停滯不前而迷惘失落,想遠遠離開這個圈子;他去賣房子
、去
: 擺地攤、也去當志工,只為了替自己找到一個新的方向。
: 從未打過少棒的王宜民,現在卻是桃園市大勇國小少棒隊的資深教練,去年率領中華
隊擊
: 敗韓國,拿下2018年亞洲少棒錦標賽的冠軍。
: 這一切,都要從那場全壘打大賽開始。
: 幼時的王宜民和每一個臺灣小孩一樣,都有著一段陪著爸爸看棒球的記憶,他記得88
年的
: 中華隊,還有讓他印象最深刻的92年奧運代表隊;那時的國際比賽都精彩無比,但是
最讓
: 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卻是一場亞洲巨砲呂明賜和微笑喬治趙士強的全壘打大賽。
: 「我記得那是在臺北球場,現在已經沒有了,那是在一個國際比賽之後,辦了一個他
們兩
: 個人的全壘打大賽,他們兩個都是中華隊一前一後的巨砲啊!所以爸爸有特別帶我去
看,
: 」王宜民講起兒時的回憶,到現在還是眉飛色舞,「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棒球,應該
說是
: 第一次真正在棒球場現場看到球員打球,所以很興奮,印象也特別深刻。」
: 在那之後,對棒球燃起熱情的王宜民一度想要離開沒有少棒球隊的鶯歌,到外地去打
球,
: 但後來一直到國中才加入榮工青少棒隊,正式開始了嚴苛的科班訓練。
: 「國小的時候都是在玩,跟鄰居的大哥哥還有朋友們,有空就在空地上假裝自己是棒
球選
: 手在比賽,」王宜民回憶著說,「那時候我阿嬤常常出國,每次都會帶手套或是球棒
之類
: 的球具給我,所以我很早就開始接觸棒球,只是沒有參加球隊而已。」
: 王宜民就讀溪崑國中時就知道自己不太喜歡讀書,而家裡對課業也沒有太大要求,但
也許
: 是天賦使然,也有可能是很早就認清了自己的目標,王宜民很快就嶄露頭角,在青棒
時順
: 利入選中華隊,代表國家出國比賽。
: 第一次面對頂級的外國選手,王宜民說他最記得的就是美國的安凱爾,一個球速高達
153
: 、154公里的左投手,那是當年在臺灣從來沒有見識過的等級;但那時的中華隊也一樣
人
: 才濟濟,一路連勝直到冠軍賽才首嘗敗績,敗給古巴隊拿下亞軍。
: 王宜民同期的隊友有王建民、曹錦輝、郭泓志、張誌家、張建銘、高志綱等優秀選手
,但
: 當時最讓他讚嘆的卻是攻守俱佳的外野手黃龍義;他說自己天賦條件比較差,但這批
隊友
: 都是當時臺灣最優秀的青棒球員,後來也都成了臺灣棒球的支柱。
: 2003年底以代訓選秀方式加入中信鯨隊之後,王宜民的職棒生涯並沒有想像中順遂,
前兩
: 年的打擊率勉強只有兩成出頭,甚至曾經被球迷直接說是「自殺棒」;他說自己因為
在業
: 餘時期的好表現而低估了職棒的長期壓力,職棒日復一日的漫長球季,是習慣短期競
賽的
: 業餘球員所無法想像的艱難考驗,他花了接近三年時間才慢慢適應。
: 當時的中華職棒有六支球隊,卻正好是內野二游的黃金時期,王宜民前後期的競爭對
手有
: 黃忠義、張家浩、鄭兆行、鄭昌明、紀俊麟、還有逐漸後起的陽森、陳江和、王勝偉
等人
: ;很快的他就知道自己未必能在這個圈子停留多久,但是又擔心自己沒有做好離開的
準備
: ,他說大部分的選手都不想一退休就立刻去當教練,都想先在不同的領域去闖闖。
: 「我們當選手的時候都對自己很有自信,一退休下來就想要轉換跑道,」王宜民說,
「因
: 為自己身上的東西是不會忘的,所以我們覺得就算到了四十歲五十歲,要當基層教練
的話
: 還是可以回來,不需要一退休就去。」
: 一開始他先是學著做房屋仲介,然後也跟著朋友學做生意甚至擺地攤,王宜民說自己
其實
: 大學時就已經在做準備,那時他考了救生員證照,也到處去上一些研習課程、去做志
工,
: 去各個不同領域給自己新的啟發。
: 但是這些多方面的嘗試,卻還是抵不過命運的安排,在一次替學長暫代總教練的機會
下,
: 王宜民帶領不被看好的新埔國中,擊敗了傳統強隊新明國中,也因此認識了桃園棒球
界的
: 張滄彬老師;雙方相談甚歡,王宜民沒有考慮多久就決定放棄原本洽談中的圈外工作
,到
: 桃園的基層棒球界貢獻所學。
: 王宜民很快就發現桃園的三級棒球系統和自己從小長大的新北市有很大不同,一開始
他在
: 新明國中跟平鎮高中,兩個學校的教練團會互相支援,上午和新明的青少棒選手練球
,下
: 午就和平鎮的青棒選手練球;而且他發現大部分的教練成員都和自己年齡相仿,所以
大家
: 溝通無礙,也都願意為了桃園的三級棒球而一起努力。
: 王宜民說,在張滄彬老師的整合之下,桃園三級棒球球隊對訓練方式和戰術運用都有
一定
: 的共識,而教練們不時跨層級的互相支援,也確保了教練和球員對彼此的熟悉度,許
多桃
: 園的棒球好手都選擇留在當地繼續打球,讓桃園在這十多年來成了臺灣三級棒球實力
最堅
: 強的一個縣市;而這幾年隨著人口逐漸增加,優秀的在地選手也越來越多,桃園除了
傳統
: 強隊平鎮高中和新明國中之外,青少棒龜山國中、仁和國中的成績上來了,青棒的壽
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