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勢疾飛越高牆-細說林承飛打擊的變與不變。
2020/02/15作者: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林承飛至今累積了四個完整球季的比賽經驗,到2019年初終於突破中職所謂「千打席效應
」門檻,在這一年林承飛的打擊出現了一個大突破,他的改變究竟是什麼,他還有什麼需
要加強的地方,或許你對這些都有印象,而這篇文章則是要用數據告訴你:你的印象到底
是對是錯……
2015年10月7日,六局上。
如果你是中信兄弟球迷,比起上半場比賽,現在應該是有一點點緊張。這場封王戰的前半
段打起來順風順水,伍鐸在前半場比賽僅用52球徹底壓制Lamigo打線,在第六局卻碰到一
陣亂流。
Lamigo的打線逮到機會總是會蹦一下,現在看起來好像就是那個時候。
第一棒藍寅倫先打穿三壘防線靠著腳程跑出一支二壘安打,詹智堯選到四壞形成一二壘有
人,林智勝補上一支外野安打送藍寅倫回家,並且跑出本年度第29次盜壘,下一棒的林泓
育又選到四壞塞成滿壘。
接著,在上一局接替游擊守備的小將林承飛上場,這是他在中華職棒一軍的第一個打席。
第一次上場就面臨滿壘的機會,林承飛表現絲毫不像職棒新兵,在和伍鐸纏鬥6球以後把
球打到中外野,兄弟中外野手貼著牆沒收這一球,但是已經足以讓Lamigo球迷歡呼數秒、
讓兄弟球迷抖了幾下。
差一點點生涯首打席就是滿貫彈,真的就差一點點,如果不是挑戰中外野說不定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1BPhyJbA5Y&feature=emb_title
2015年10月7日林承飛的生涯首打席,那時候林智勝還是Lamigo的,陳金鋒還是現役的。
影片來源:CPBL youtube 頻道。
初登場就展現旺盛的打擊企圖心和把球輕易打到警戒區的實力,讓球迷對這位年輕人的打
擊能力深具信心,而他的沉穩表現更讓球迷戲稱他是「老將」。
講著講著才發現日曆已經翻到2020,林承飛打了四年多的職棒,戲稱老將的前兩個字好像
已經可以拿掉。而他本人也在去年年初正式跨過中華職棒所謂「1000打席效應」的門檻,
趁此機會,我想在這裡談一談林承飛。
文章一開頭提到林承飛生涯初打席,那一個「差一點點就飛出去」我想應該是有關心林承
飛的球迷朋友感到相當熟悉的場景。林承飛在打滿整季的職棒生涯前三年,其打擊與牆壁
相當有緣,要嘛就是打出敲牆二安,要嘛就是在牆邊被守備員沒收,徒留球迷聲聲嘆息。
如果你對林承飛打擊的印象是這樣,那我可以告訴你:你的感覺沒有錯,以下羅列的林承
飛幾項打擊數據可以證明這點。
林承飛年度長打相關數據
年份 XBH HR XBH/HR XBH/H AB/XBH IsoP
2016 32 9 .281 .302 10.8 .151
2017 30 6 .200 .390 9.7 .147
2018 24 5 .208 .343 9.7 .155
2019 27 14 .519 .380 9.5 .209
先為各位解說一下上面這些縮寫的意義:XBH是長打(二壘、三壘、全壘打)總和、HR自
然就是全壘打、XBH/HR是全壘打佔長打的比例,XBH/H則是長打佔安打數的比例、AB/XBH
是幾個打數出現一支長打,而IsoP則是純長打率,一種用來衡量長打力的數據。
我們可以很簡單的看出,林承飛的純長打率從中長槍等級的.150在2019年一口氣躍升到重
砲等級的.200,雖然他的長打比例還是約10到11個打數會出現一支長打,沒有明顯上升,
可是到超過1000打席的2019年,以前停留在牆邊的二安已經開始翻牆,最終結算全壘打佔
長打比例超過一半。
過去看到林承飛敲牆的時候,吾友DC和我的共同感想是「這個是重訓問題,會隨著時間經
過逐漸改善」,2019年結束的現在或許是可以從「逐漸改善」改說「有顯著改善」了。
https://imgur.com/swiNReF
林承飛打出過不少讓人印象深刻的全壘打
CPBLTV截圖
林承飛過往令人印象深刻的全壘打還不少,再加上打擊屢屢見牆,讓很多球迷對他的印象
都是「強打少年」,然而實際上他的攻擊指數(OPS+,一種衡量球員攻擊能力的攻擊指數
,100是聯盟平均)卻經常上不了聯盟平均,即使今年擊出14支全壘打,他的OPS+也僅有
106.3,比聯盟平均高一點點。
過去幾年下來,林承飛的OPS+分別是:92.9、86.3、100.4、106.3。
至於為什麼嘛……OPS這個數字的計算方式是長打率(SLG)加上上壘率(OBP),在這個
公式裡打擊率被加了兩次,林承飛自2016年起的打擊率分別是:.300、.265、.300、.277
,而聯盟在這段時間的平均打擊率則是:.308、.288、.294、.288。
可以從這兩組數字的比較看出林承飛在2017年的OPS+低落肇因於第二年撞牆期導致的打擊
率低下,去年雖然打擊率略高於聯盟平均、長打力比聯盟平均高,整體數字卻被上壘率拉
低,到今年才有明顯提升。
至於要說好還是不好,我得說,一個能持續繳出聯盟平均攻擊指數的游擊手真的很罕見,
即使在近年戰力通膨嚴重的中華職棒仍舊如此。
如果你不信,以下是這幾年來中華職棒主戰游擊的OPS+,大家可以看一下:
聯盟主要游擊手年度別OPS+
年度 Lamigo 兄弟 統一 富邦
2016 林承飛(92.9) 王勝偉(85.7) 黃恩賜(76.9) 陳凱倫(51.5)
2017 林承飛(86.3) 王勝偉(72.7) 陳傑憲(146.1) 陳凱倫(75.2)
2018 林承飛(100.4) 王勝偉(120.4) 陳傑憲(137.3) 于孟馗(72.1)
2019 林承飛(106.3) 王勝偉(87.3) 林祖傑(50.4) 李宗賢(55.3)
如上,我們可以很清楚瞭解為什麼統一始終希望把陳傑憲留在游擊,即使他傳到一壘有問
題也願意忍耐,同時還可以看出為什麼富邦希望高國麟(2017年OPS+ 110.1,出賽數比陳
凱倫高可是守備機會比較少)可以站穩游擊,因為攻擊力真的是差太多了。
去掉陳傑憲之後,除了王勝偉在2018年因為和張志強、陳偉漢共同分擔游擊防區任務而繳
出120.4這種驚人的OPS+以外,游擊仍舊是個打擊貧乏區。
現在真的只能說「2015年選秀萬萬歲」,竟然可以在同一年以最後的選秀順位挑到:超越
聯盟等級的強打外野手、在游擊防區持續繳出優秀攻擊力的游擊手、球速上看150的左投
手還附帶一個在第七輪冒出頭的強力長打者,能選成這樣與其問Lamigo怎麼辦到的,不如
說會讓人有點想問其他球隊在幹嘛……
咳咳,有點扯遠了,回到主題。
林承飛的成長固然讓人欣喜,but……
對,問題就是這個but。
but……1000打席效應出現的時候,通常也代表打者的型態已經固定,若真是如此,在長
打顯著成長的同時,林承飛可有著一直沒修好的弱點,而且老實說有一點點糟糕。
https://imgur.com/Wb0Nvpb
如果要說林承飛的弱點,我想常常看球的人都很清楚
CPBLTV截圖
要說到林承飛的弱點,當然就是……對,就是外角。
到201X年外角還是弱點,是有點想用「饒有古風」來形容這件事情,就像林承飛的加油歌
也很古老一樣。
而提到他愛對削外角的球出手,這不只Lamigo的朋友熟悉,連別隊的球迷同樣也很熟悉。
壘上有人林承飛一上場,在能看到即時球迷反應的地方多半會看到類似「開一顆外角給他
」的留言。可以說他打擊的冷區在這聯盟已經接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程度。
至於這會造成怎樣的問題呢?
首先,有明顯弱點的球員只要投手有能力就會盡情挑戰,因此林承飛偏高的被三振率和這
個弱點恐怕是拖不了關係。他這四年下來的被三振率分別是:21.3%、19.5%、25.1%、
26.5%。與此同時,聯盟的年度被三振率是:17.0%、18.2%、17.5%、17.9%,如此一比就
知道說他被三振率偏高所言不虛。
當然啦,容易被三振不一定是問題,讓我們用許基宏這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來說明吧。
許基宏也很容易被三振,在2016、17年他的被三振率分別是:23.6%和21.4%,同樣高於聯
盟平均,然而許基宏也會拿保送,他被保送率在同樣兩年度分別是:16.1%和12.7%,以致
於他擁有相當優秀的三振四壞比。
這代表什麼呢?
這代表許基宏雖然容易被三振,同時也很會上壘,並非所謂「固定出局數」,自然也就不
是打線上的弱點。
額外一提:許基宏現階段一軍的被保送率是14.5%甚至高出彭政閔的生涯平均,擁有這種
被保送率的選手竟然被部分球迷稱為「沒選球」,我一直覺得這是指著所有中華職棒的球
員說:「我不是說你,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沒選球」。
好吧,有點扯遠了,讓我們回到林承飛。
那麼,林承飛算是打線弱點嗎?
在此要先把林承飛的選球數據羅列如下,括號內的數字代表聯盟平均:
林承飛選球數據
年度 被三振率 被保送率 四壞三振比
2016 21.3(17.0) 7.5(8.5) 0.35(0.50)
2017 19.5(18.2) 8.2(8.5) 0.42(0.47)
2018 25.1(17.5) 3.9(7.3) 0.16(0.41)
2019 26.5(17.9) 6.1(7.1) 0.23(0.39)
如上,先替各位解釋一下,四壞三振比的意思是拿到幾次四壞的同時會出現幾次三振,倒
過來就是大家熟悉的K/BB,一般來說聯盟平均都落在0.4到0.5之間,林承飛僅有2017年落
在這個區間,而且還算是勉強達標。
因此,說他屬於「拿四壞能力比聯盟平均差一點卻很容易被三振」的打者並不為過。
然而撇開極端的2018年不提,林承飛取得保送的能力都還在聯盟平均上下,打擊率也是如
此,所以他容易被三振帶來的影響並非是「打線弱點」或「固定出局數」,而是在別的地
方。
至於在什麼地方,我們得繞遠一點,從林承飛的打擊弱點開始說起。
前面說到「林承飛對外角一顆球很沒抵抗力」,除開比賽觀察以外,其實我們也能從數據
層面上讀出這種狀況,對右打者來說,左投手是從外往內丟,而右投手則是從內往外丟,
右投手也比較好操作「丟右打的外角一顆球」,以致於當我們把林承飛這幾年左右打分項
成績列出來,就會得到這樣的數據:
林承飛左右打分項數據
年度 對左打擊率(被三振率) 對右打擊率(被三振率)
2016 .397(15.5) .287(25.1)
2017 .328(14.5) .249(20.8)
2018 .269(23.2) .309(25.6)
2019 .303(22.6) .267(28.2)
如上,林承飛除了2018年因為對鄭凱文打得意外的好而使得對左右打擊率好壞交換以外,
他對右容易被三振而且打得比較差,在這張表格上是顯而易見。
那早幾年都還可以說「小朋友還在長大」,現在已經過了1000打席的門檻,長打力也出現
明顯轉折,可是看了這麼多年,同樣有這問題的林立已經學會忍住外角球不要揮,而林承
飛的弱點卻一直都沒什麼改善。
當我們知道「林承飛容易被三振」,而且是「對右打的時候忍不住外角球誘惑而容易被三
振」,我想大部分的人很快會聯想到這弱點什麼時候會被針對攻擊:關鍵時刻。
所謂關鍵時刻,具體來說就是得點圈有人的時候,人人都知道怎麼應付林承飛。如果我們
把得點圈有人時林承飛對右投的數字整理出來就可以發現這點。
林承飛得點圈打擊比較
年度 打擊率(被三振率) 對右得點圈打擊率(被三振率)
2016 .307(21.3) .256(21.5)
2017 .265(19.5) .208(24.3)
2018 .300(25.1) .340(30.6)
2019 .277(26.5) .233(39.3)
如上,即使是在打右投比較順手的2018年,在得點圈有人時對右被三振率仍然高於平均,
雖然「外角揮空導致關鍵時刻被三振」僅是印象,可是在得點圈有人的狀況下,大家都知
道右投該怎麼應付林承飛看起來是不爭的事實。
很慘嗎?
好像有這麼一點點。
https://imgur.com/UCQGqbs
林承飛在一次奇襲滑壘成功後做出勝利手勢
CPBLTV截圖
對於現階段林承飛的表現是否滿意,取決於你對他的期待。
如果對林承飛期待是「埋伏在後段棒次的奇兵」,目前這樣的表現並不算差,甚至可以說
很好,容易被三振至少不會打進場內死一雙,即使得點圈打擊有明顯弱點,掃打點也從來
不是後半段棒次的重要任務。
如果要我說,我會覺得……以一個被預期可以擔綱中心棒次的選手來說,每每看見他出手
去追打外角球,總會有種「全世界都知道你的弱點在那裡,你也應該知道,怎麼就是忍不
住?」的慨嘆。
當然啦,也不是說林承飛真的就會這樣定型,對一個22歲的選手來說,他有得是時間學習
辨識球路,理論上辨識球路的能力是會隨著年紀增長再成長的。
如果你要問我,我會說:林承飛真正的挑戰是他的打擊以游擊手來說很好,拿到游擊以外
就會很受挑戰,可是在防守上他屬於求穩類型,偶爾會多等一個彈跳來接球,有機率在這
麼做的時候等到一個意外。如果出現打擊比他好、防守能力跟他差不多的選手,他很有可
能會從游擊被挪開。
比如說呢?
比如說防守範圍有目共睹,不過傳球有一點問題的陳晨威。
陳晨威的傳球能力很可能會隨著重訓增強,他在2019年繳出的成績單是OPS+ 100.1,也是
屬於「OPS+差不多100」的球員。然而打擊上沒有明顯弱點,不容易被三振、選四壞的能
力高於聯盟平均,和林承飛相較,林承飛砲管比較長,而陳晨威選球則好上一點,比聯盟
平均高。
如果他從中外野被改部署到游擊防區而且傳球有所改善,那麼林承飛要挑戰的對象就變成
林立和郭嚴文,要和這兩位競爭,OPS+ 差不多100出頭顯然是不夠的。
如果說洪一中繼續執政,陳晨威應該是不會輕易被移動,可是現在換人當總教練,整體守
備位置會如何調動,這就又有點難以預料了。
驗收成果的2019已過,充滿挑戰的2020在前。
林承飛的成長明顯可見,是否滿意真的取決於你把他放在那裡和預期多高。不過,年輕就
是本錢,一個22歲的球員絕對還在發展途中,擁有無限的可能,他能不能在2020飛向更高
,克服自己的弱點,成長為有能力擔綱中心打線的強力打者,就讓我們接著看下去吧。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7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