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最公正的球迷 四隊都不支持
昨天廖健富被砸到
兄弟教練團出來喊妨礙守備
我酸
but!!
今天我站在丘總這邊
跑者都跑在草皮上了
二壘手都做出觸殺動作了
裁判這樣判到底是怎樣?
裁判就不能老老實實的中規中矩判決嗎?
一定要搞一些爭議判決來刷存在感嗎?
中職現在蠻多其他國家球迷的
這種判決真的忍心直播給世界球迷嗎?
我不忍直視啊!
中職每天幾乎都有爭議
是認為現場球迷拆不了座墊嗎?
※ 引述《HAPPYKIMO (馬年行大運)》之銘言:
: 跑壘者都閃到草皮了..這三呎線會不會太長了
: 然怪邱總都快爆氣了
: 如果是紅中的話..
: 早就直接去撞裁判了
: 是邱總修養太好嗎
: 三呎線是指以壘線為基準,左右各三呎的區域,這塊無形的虛擬空間,就是跑壘員跑壘的
: 範圍。為保護防守的一方,如果跑壘員企圖閃避持球野手的 觸殺,離開這塊區域,裁判
: 員可以直接對跑壘員裁定出局。這種情況並不是只有在跑壘員跑向時一壘才適用,跑向二
: 壘、三壘、本壘的跑壘員一樣要有「三呎線」的觀念。「三呎線」通常只有畫在本壘與一
: 壘之間,其他壘間並無畫設,這只是為了給裁判員及雙方球員作為參考之用,沒有人會真
: 的帶尺來量,一切全憑裁判員的自由心證,來判斷跑壘員是否逾越了「三呎線」。
: 三呎線唯一的例外就是跑壘員的繞壘。例如說,從一壘繞過二壘(或是從二壘繞過三
: 壘)企圖搶攻下一個壘位時,根據離心力的原理,跑壘員為了加快速度,會想辦法拉開行
: 進壘間時的弧度,此時勢必超出壘線三呎的距離,但因這不是為了躲避野手觸殺的情形,
: 故上述情況仍為合法的跑壘行為,不會被裁定出局。
作者:
lansiau (不可思議)
2020-05-10 21:41:00你的第一句是不是在諷刺?
作者: jh88111 (小夫) 2020-05-10 21:41:00
草皮不是個依據!畢竟每個場地都不一樣
作者:
shao729 (YSC)
2020-05-10 21:41:00下面好幾篇了 你來鬧的吧
作者:
amsmsk (449)
2020-05-10 21:41:00你可以看規則嗎 我的天啊
作者:
hateself (D.Left)
2020-05-10 21:42:00還在講草皮 笑死
作者:
s638450 (Moon)
2020-05-10 21:42:00反串起手式 我是中立的
作者:
farsky (我恨過敏)
2020-05-10 21:42:00就第一時間沒觸到啊 又急著完成雙殺傳出去了
作者:
lewis88 (lewis88)
2020-05-10 21:42:00繼續再睡八年吧
作者:
phenix1014 (ease your mind)
2020-05-10 21:42:00你lag很久
作者:
kurotuna (matsu)
2020-05-10 21:43:00笑你個不敢拆
做觸殺動作只有蹲下閃 跑到草皮是跑壘員已經經過持球員後的事
作者:
a2653802 (a2653802)
2020-05-10 21:43:00嘖嘖裁判組都出來說明了,到底是哪點那麼難懂啊.....
作者:
chkao (haha)
2020-05-10 21:45:00最好做觸殺只有蹲下,你看的是哪一部影片?
作者:
kobebird (嚐嚐我下面的黑曼巴)
2020-05-10 21:45:00還在講草皮 那沒草皮的球場怎辦
作者:
skuderic (BLACK)
2020-05-10 21:45:00看不懂規則 就不要出來秀下限好嗎? 還是你是看不懂.....
作者: cancerboy (等等!我還沒改信箱) 2020-05-10 21:45:00
前面好幾篇都已經講清楚規則了你的鴿子還在飛
作者: jp6cl6 (老頭子) 2020-05-10 21:48:00
這就叫做夯慢 閣不讀書,去看規則好嗎?人家解釋了又不聽,就你最行你最厲害啦
影片看不到看聯盟規則解釋好嗎 還是爪寶連字都看不懂
作者: jp6cl6 (老頭子) 2020-05-10 21:51:00
乾脆以後主場就放 “蒙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 捂上耳朵,就以為聽不到” 好了
作者:
aufewig (aufewig)
2020-05-10 22:02:00如果繞過以後的都不算的話,那過去99%因為這樣判out的都死不瞑目啊!
作者:
zergQQ (熱狗QQ)
2020-05-10 22:12:00樓上這個躲的好厲害!
作者: tony1010 (迷路的魚) 2020-05-10 23:10:00
可是這最後一次應該算跑離吧,是嗎?
29號要觸殺那次已經不是前後關係 跑者已跑離三呎線出局
作者: tony1010 (迷路的魚) 2020-05-10 23:22:00
樓上這影片,照台灣規則應該是有跑離吧,求規則大師解
台灣規則應該也會判SAFE 可以參考冬盟陳晨威跑本壘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