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索沙夾心棒事件 600轟巨砲淪笑柄
2020-06-04 07:00 聯合新聞網 / 李秉昇
17年前的今天(美國時間6月3日),污染大聯盟600轟級巨砲索沙(Sammy Sosa)生涯的知
名醜聞之一——夾心棒事件——發生了。許多美國職棒球迷多少都耳聞過索沙的夾心棒事件
,但筆者相信那次事情的背景脈絡、完整的發生經過、以及後續聯盟處置的細節,應該比較
少人清楚記得。
索沙靠著在20世紀末期與馬怪爾(Mark McGwire)的全壘打競逐,獲得非常高的知名度和關
注度。當時,他可說是全美最知名的多明尼加棒球員。不過時序進入2003年,索沙的名聲已
經被籠罩在禁藥疑雲的陰影之下。
資深大聯盟記者維杜奇(Tom Verducci)於2002年刊在《運動畫刊》(Sports Illustrated
)的報導,揭露了大聯盟長年以來刻意漠視的禁藥問題,緊接著其他記者跟著投入追蹤相關
議題,大聯盟官方亦啟動調查和建構藥檢的程序,許多球員的聲譽在這過程中就此蒙上一層
黑幕,且一去不復返,而索沙正是這批球員的其中之一,因為他的身材從90年代初期到末期
,就猶如打了氣一般,從原本纖細的小夥子,變成頭大、上半身大、全身上下肌肉爆量的體
能怪物。
儘管那時索沙從沒在正式藥檢中被檢出陽性,但很多同儕、記者、球迷都懷疑他是長年的禁
藥使用者。在如此背景下,2003年6月3日,索沙不僅沒有幫自己洗刷名聲,還給了球迷又一
個懷疑他成績不純的理由。
那天在主場面對來訪的魔鬼魚隊(Tampa Bay Devil Rays),索沙於一局下半兩人在壘時,
選到滿球數。第七球過來,他追打先發投手岡薩雷茲(Geremi Gonzalez)的外角變化球,
球棒在接觸到球的那一剎那瞬間斷裂噴飛,而球則因為斷棒關係,滾動力量遭到稀釋,形成
二壘方向的軟弱滾地球,索沙在一壘前被刺殺。原本看起來只是一個平凡無奇的斷棒滾地球
,但主審兼當天的裁判長麥可蘭倫(Tim McClelland)發現異樣,走到場中撿起索沙斷棒的
一塊碎片,並召集其他裁判到投手丘旁進行會議討論。
索沙那次打擊所使用的棒子,被發現是內裡有填充軟木的「夾心棒」,違反大聯盟的規則,
因此麥可蘭倫當機立斷將只打了一個打席的索沙驅逐出場。這起事件一爆發,立刻引起球界
更多對索沙作弊打球的質疑。索沙事後堅稱,他只會在打擊練習時使用那根夾心棒,目的是
在打擊練習時揮出大號全壘打讓球迷欣賞,比賽開始後他就會換成正常的木棒打擊,而6月3
號那天是因為不小心拿錯球棒上場打擊,才會違規。
大聯盟當然不會輕易相信索沙的說詞,開啟調查。他們找出索沙在比賽中用過的其他76支球
棒,包含五根已經被放在棒球名人堂展示櫃的球棒,並一一進行檢視。大聯盟發現那76支球
棒中,沒有一根是夾心棒,全都是紮實的木棒。當時負責督導大聯盟規則執行和懲戒裁量的
主管華森(Bob Watson)做出結論,認為索沙6月3號的夾心棒爭議,應該是獨立事件,並非
常態,不過索沙的違規已成事實,故華森仍判罰索沙八場禁賽。
事實上,索沙並不是大聯盟史上首位被抓包在比賽中使用夾心棒的球員。在他之前,大聯盟
有抓過五名球員違規使用夾心棒,他們分別是:1974年洋基隊的奈托斯(Graig Nettles)
、1987年太空人隊的海契(Billy Hatcher)、1994年印地安人隊的貝爾(Albert Belle)
、1996年紅人隊的薩波(Chris Sabo)、1997年道奇隊的葛雷諾(Wilton Guerrero,名人
堂球星V. 葛雷諾(Vladimir Guerrero)的胞兄)。除了這些罪證確鑿的違規者,還有一些
沒有被抓包但有被傳聞使用夾心棒的打者,因此索沙絕對不是夾心棒的始作俑者;然而,他
卻是大聯盟至今最後一個被官方抓包使用夾心棒的人,所以在球迷心中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
。
不過有一個被許多人忽略的點是:究竟夾心棒是不是真的能幫助打者的打擊表現?一般人會
認為軟木塞在球棒裡可以增加球棒的彈性,所以夾心棒打中球時能創造類似彈簧床的效應,
提高球的飛行距離,但此論點已被物理科學研究推翻,科學家證實夾心棒無法創造這種效果
。
若硬要說夾心棒真能幫助打者什麼,那就是軟木成分可減輕球棒的重量,使打者能有更好的
球棒控制力、增進揮棒速度;但球棒重量變輕,也不利於增加球棒推送球出去的力量,所以
會抵消揮棒速度增加所帶來的好處。此外,在球棒內做夾心設計,會大幅削弱球棒的組織結
構強度,故夾心棒比一般球棒更容易斷裂、造成危險。2007年甚至還有科學研究進一步指出
,夾心棒的力量傳導表現比一般球棒還要差,對想追求更好打擊表現的打者來說,可能還會
創造反效果。
回到索沙的夾心棒醜聞。無論當初他是否為故意帶夾心棒上場打擊,17年前的那起事件對他
的傷害已經造成。禁藥疑雲加上夾心棒鬧劇,使得索沙在日後獲得名人堂票選資格後的支持
度始終偏低。儘管生涯坐擁609轟、98年與馬怪爾進行全壘打競逐的美好回憶、一座國聯MVP
獎座,索沙在八次名人堂票選的得票率從沒超過13.9%(入選門檻為75%),只剩兩年候選
資格的他,看來已無緣名人堂。
筆者認為,雖然索沙說他用夾心棒,是為了打擊練習時為觀眾帶來更好的全壘打秀,而且大
聯盟當年的調查也或多或少還了他一些清白(大聯盟能蒐集到的其他76支他用過的球棒,都
是合法球棒),但事實上以他的打擊實力和渾身力量,根本毋需再用夾心棒試圖增加打擊練
習的可看性,更別提就科學的角度來看,夾心棒其實還幫了他倒忙。
雖然就算沒有夾心棒事件,索沙單因為禁藥風波就難以入選名人堂,可是夾心棒事件的存在
,仍讓他的名譽進一步掃地。當年與馬怪爾攜手帶著棒球走出1994年大罷工泥淖的經典人物
、600轟級巨砲,如今淪為成就不被認真看待的爭議人物、甚至眾人的笑柄,實在令人感到
不勝唏噓。
https://udn.com/news/story/6999/46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