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聞來源:
聯合體育
2. 新聞標題:
頭部強襲球危害大 大聯盟應採積極作為保護球員
3. 新聞內容:
2020-07-09 07:00 聯合新聞網 / 李秉昇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7/08/99/8156597.jpg
頭部傷害是棒球比賽中最讓人害怕的危機,不是被觸身球砸到,或是被強襲球擊中,還是
跑壘時的碰撞,很可能都會導致嚴中的後遺症。 歐新社資料照片
15年前的今天(美國時間7月9日),小熊隊的24歲新秀葛林柏格(Adam Greenberg)首度
登上大聯盟舞台,以代打身份在比賽第九局上場,沒想到第一打席的第一球,他就被敵方
馬林魚投手德拉桑托斯(Valerio de los Santos)的一記92英里速球,直接砸中頭部,
第一時間倒在地上,場面怵目驚心。雖然葛林柏格仍能靠自身力量走下場,但任誰也沒料
到,那是他大聯盟生涯唯二打席的其中一個。被頭部觸身球擊中後,葛林柏格有腦震盪與
暈眩症狀,隔年他回到球場,但成績大不如前,最終流轉於不同球隊的農場和獨立聯盟。
2012年,在社群力量的推動下,馬林魚隊跟葛林柏格簽下一張一日合約,讓他回到大聯盟
再打一個打席,但那只能算是球迷發起的請願活動修成正果,而非葛林柏格真正的重返大
聯盟。
一顆頭部觸身球,就這樣斷送了一名選手的大聯盟生涯,但這還不是最糟的結果。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7/08/99/8156627.jpg
要是名將普荷斯在2014年就被打成重傷的話,後面還能寫下這麼多的紀錄嗎? 歐新社資
料照片
1920年,印地安人內野手查普曼(Ray Chapman)遭到洋基投手梅斯(Carl Mays)的頭部
觸身球擊中,隔天就因頭部傷勢宣告不治。有些棒球史學家認為,如果當年29歲的查普曼
能繼續打完球涯,很可能會入選棒球名人堂,但那一切只能徒留想像。當然,查普曼遭頭
部觸身球重擊死亡的極端案例,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得歸咎1920年代打者還沒採用打擊
頭盔;在打者必須配戴頭盔上場的現代棒球裡,打者因為頭部觸身球死亡的可能性大幅減
低,不過頭部觸身球,仍會對球員生涯造成極大的威脅。
除了打者的頭部觸身球,投手也會面臨強襲球打頭的風險。今年大聯盟季前訓練才剛開跑
不久,洋基的田中將大就在模擬實戰的投打練習中,被隊友史丹頓(Giancarlo Stanton
)的強襲平飛球打中頭的左側。儘管田中還能自己走下場,事後也透過社群媒體向大家報
平安,但還是被診斷出有輕微腦震盪的狀況。有一些專家就批評,在那樣的隊內投打練習
中,怎麼會沒有擺上L型護網架確保投手的安全?但無論是否為球隊的疏忽,都可以看出
強襲球對投手構成的危險,實在不容小覷。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7/08/99/8156635.jpg
田中將大(中)在被強襲球擊中頭部,送醫檢查後顯示並無大礙,雖是虛驚一場,但也讓人
了解球場如戰場,任何狀況輕忽不得。 美聯社
每一年,不管是打者還是投手,都會有人在大聯盟賽場上被危險的頭部球打中,且近年來
,隨著投手球速愈來愈快、變化球種愈來愈犀利、投手掌握球路去向的不確定性提高,以
及愈來愈多打者採強力揮棒、強擊球愈來愈多,更增加觸身球和強襲球構成危害的機率和
風險。
以打者來說,幸運的可能被打到頭盔,減少衝擊力,第一時間能自己走下場,而不幸運的
,就會像2014年的史丹頓,被棒球直接打臉,頓時倒地不起,最終得被抬上擔架緊急送醫
。投手方面,已退役的麥卡錫(Brandon McCarthy)在2012年遭到強襲球擊中頭部後,到
隔年還受到相關後遺症的困擾,投球生涯亦因該傷勢縮減不少。
但你以為只有投手跟打者會遭受頭部傷勢的風險嗎?那可就誤會大了。選手在跑壘和守備
的過程中,也可能面臨頭部傷勢的風險和危害。前雙城隊重砲、2006年美聯MVP莫努(
Justin Morneau),在2010年季中一次滑二壘的過程中,頭部被野手的膝蓋頂到,自那之
後,他的大聯盟生涯不再一樣,再也找不回昔日MVP的身手;前海盜隊明星外野手貝伊(
Jason Bay),亦因兩次導致腦震盪的外野接球嘗試,職業生涯就此衰退、夭折;已故球
員弗瑞爾(Ryan Freel),球員時期以「拚命三郎」的形象著稱,不管在壘包間和外野草
坪他都奮不顧身,代價是30幾歲就罹患慢性創傷性腦病變(許多美式足球員在離開球場後
會遭遇的病變),痛苦難耐,2012年飲彈自盡時才36歲。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7/08/99/8156645.jpg
前雙城一壘手莫努就是因為頭部傷害而失去打擊威力,也讓棒球生涯提早結束。 歐新社
資料照片
雖然比起美式足球,棒球員的肢體接觸和頭部衝擊明顯較少,但棒球場上一旦發生跟「頭
」有關的事情,往往都頗為嚴重。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大聯盟球界和球員愈來愈重視頭
部的保護,不少打者開始選用能夠保護臉頰的加長版頭盔,不過筆者認為球界對球員應做
和能做的保護還不夠。
就投手來說,現在的大聯盟投手仍戴普通的球帽上場,所以在面對無法反應的高速強襲球
時,依然容易受到重創。2014年,後援投手托瑞斯(Alex Torres)成為史上第一位配戴
保護性球帽上場的投手,但由於該球帽比一般球帽重,且形狀詭異不美觀,加上投手對於
改變習慣的投球裝備向來敏感,因此該球帽沒有受到其他投手接納,至今的大聯盟賽場上
,已看不到它的蹤跡。
但筆者認為,強襲球打中投手的頻率其實不低,且對投手造成的潛在風險實在太大,所以
大聯盟跟球員工會應該就此議題達成一個共識,強迫投手配戴新式能保護頭部的裝備,就
跟1950年代末期聯盟要求打者配戴頭盔打擊一樣。起初投手一定會有所反彈,認為新式裝
備讓他們不適應或影響投球習慣,但我相信這是追求更大福祉的必要之惡。久而久之,等
大家都習慣了戴頭盔投球,反彈聲浪自然就會淡化下來,最後投手的頭部裝備就會變得跟
打擊頭盔一樣,成為打棒球很自然的一部分。此外,只要身為棒球產業領頭羊的大聯盟,
能帶頭做出這樣的改變,勢必會影響到其他職棒聯盟,乃至滲透到基層的學生棒球、社區
棒球,保護到更多選手的安全。
大聯盟可以參考快速壘球投手配戴的防護頭盔(有點類似於捕手面罩或美式足球頭盔的形
式),並要求廠商採用非常輕量但堅固的材質製作,一方面達到完整保護投手頭部效果,
另一方面也盡量減少投手感受上的不適應和衝擊。現今材料科學如此發達,相信只要聯盟
有心與廠商協調配合,應能產出接近理想的投手防護頭盔產品。
至於保護外野手方面,各球隊則可加厚外野全壘打牆的護墊層、使其變得軟一些、增加緩
衝效果,減輕球員直接撞擊圍牆時的負擔。
雖然像15年前葛林柏格的悲劇實在難以完全避免,但大聯盟至少能做的是,以各種辦法盡
可能減少頭部觸身球和強襲球所帶來的傷害,保護選手的健康、延長球員的職業壽命。畢
竟,沒有人想再看到另一個球員,承受跟莫努、貝伊、弗瑞爾、麥卡錫等人相同的命運。
4. 新聞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6999/4687706
5. 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