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聯盟球賽愈趨單調 不妨參考中華職棒作法
中華職棒下半季換球之後,成效明顯,不僅用球彈性係數明顯下降,前15戰的場均全壘打
數、投手防禦率也都非常有感地減少,使比賽不再流於由全壘打主宰的瘋狂打擊戰,投手
變得更勇於挑戰打者,場上的戰術應用也更加多變,整體賽事的可看性與品質有所增加。
相比於中職在今年季中大動作換球,以解決上半季為人詬病的「球太彈」問題,大聯盟近
年來面對他們的「太會飛的球」(飛行阻力係數偏低)、全壘打浪潮、比賽樣貌單一化的
趨勢,卻始終沒有什麼太積極的作為,使得球賽產品呈現變得愈來愈極端。
今年的大聯盟球季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既沒有球迷,也沒有熟悉的162戰賽程,
加上突破僵局制和雙重賽七局等暫時性新規則的導入,美職最高殿堂球員的打法不僅延續
著近年來極端的趨勢,而且還變本加厲:投手投得愈來愈用力,打者的揮棒也愈來愈毫不
保留。
數字會說話,今年大聯盟開季至今約進行了兩週的賽程,截至美國時間8月3號止,各項聯
盟整體數據都顯示,本季的大聯盟賽事更加趨向三振、保送、全壘打等「三純數據」(
Three True Outcomes, TTO),防守者的守備機會、進攻端的犧牲觸擊、盜壘、以及其他
戰術應用,出現頻率愈來愈低。
首先來看三振和保送數字。大聯盟本季的K/9值達到9.1,等於平均來說投手每九局可飆九
次三振,此數字在過去代表投手三振率非常優異,但如今卻只是聯盟平均值。
從上圖可知,大聯盟2020年的K/9值9.1比去年的8.9還要高,而8.9已經是原本的大聯盟最
高紀錄了。回過頭看2015年大聯盟的K/9值才7.8而已,短短5年,數字就從7.8漲到9.1;
時間再往前推到王建民剛上大聯盟的2005年,當時大聯盟K/9值僅6.4,15個寒暑過去,
K/9值已經上升到9.1,如此漲幅只能用誇張來形容。
至於保送,今年大聯盟平均每九局的保送人次是3.6,雖不及史上最高的1949年(4.1),
但仍是2000年以來最高的BB/9值。此外,今年大聯盟的場均盜壘次數寫下自1967年以來的
新低;場均犧牲觸擊次數寫下史上最低;場均雙殺打數為1963年以來最低;平均打擊率
.232更是現代棒球史上的最低數字。許多過去原本會形成安打的強勁擊球,都被大數據科
學化分析造就的極端守備佈陣(今年極端守備佈陣的比例達到34.5%,為有記錄以下最高
),給守了下來。因此,本季場內球形成安打的機率(BABIP)只有.280,寫下自1972年
來的最低數字。
全壘打方面,今年每隊場均開轟數1.22支,雖還不及去年1.39支那麼誇張,但仍然是史上
第三高的數字,僅次於去年和2017年(1.26支)。
種種現象呈現的結果是相當極端的棒球環境,幾乎只剩下三振、保送、全壘打,一壘安打
愈來愈少、盜壘愈來愈少、雙殺打也愈來愈少。這種環境導致「三純數據」的比例衝到歷
史新高,達到36.4%,此數字在2012年只有29.2%;換言之,今年有超過三分之一打席的
結局,球都沒有遇到守備員或被打在場內。球如果沒有遇到守備員或被打在場內,那棒球
比賽的變化性和精彩度都會減低,教練運用戰術或不同調度法的可能性也會減少,簡單來
說,就是賽事趨於單調、單一。
當然,上述的數據都只是今年開季賽程未及兩週的小樣本,剩餘賽季仍有可能出現變化,
趨近於正常,只是這種聯盟整體的趨勢型數據,通常遠比選手個人數據更快就趨於穩定、
更快反映真實,因此仍有不小的參考價值。
大聯盟今年遭到勞資衝突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夾擊,應該無暇修正這個問題,不過許多
專家都認為,這是他們未來等情勢比較穩定之後,必須著手處理的事情,畢竟這些趨勢都
關乎大聯盟賽事的品質、娛樂性,以及棒球運動的未來發展。
造成近年大聯盟球賽變單調的原因,除了投手分工愈來愈精細、投球局數愈來愈短、球速
愈來愈快、變化球愈來愈犀利、打者愈來愈追求揮大棒和長打之外,球變得比較會飛、比
較容易形成全壘打也是一大關鍵。球比較容易飛出全壘打牆,等於變相鼓勵打者盡量揮大
棒、盡量追求長打,因為在球比較會飛的情況下,揮大棒的三振風險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不會比抓到一顆失投球製造長打或全壘打的效益來得高。在此邏輯下,打者自然而然比較
願意多採取揮大棒、追逐全壘打的進攻模式。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華職棒今年在換球上的積極作為,就值得大聯盟仿效。
跟中職差不多,大聯盟大約在2015年季中,開始出現「球很會飛」的問題,並在2016年起
受到廣泛討論。縱使各種數據都指向用球可能出現問題,媒體人也進行研究提出相關數據
,但大聯盟在2016年第一次面對彈球的質疑聲浪時,反應速度非常緩慢,而且保持非常不
透明的態度和作風。
美國知名棒球媒體「棒球指南」(Baseball Prospectus)的專欄作家亞瑟(Rob Arthur
)就寫道:「中華職棒(在此次彈球風波)的透明度,與大聯盟在相同議題上採取相對沉
默的態度,形成強烈對比。」他指出,大聯盟的彈球問題,從2015年下半季就已浮現,但
大聯盟官方直到三年後的2018年,才好不容易委託一群科學家進行調查,並產出首份針對
用球性質的研究。當時他們發現,球的恢復係數並沒有什麼改變。
經歷了外界諸多的抨擊,大聯盟第二次針對用球的調查就比較快一些,2019年大聯盟整體
的全壘打數字再次顯著上揚,官方在年底就委託研究並刊出報告,指出2019年的用球比較
不容易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因此能飛得較遠。不過,這已經是距離用球首次被發現可能
出問題的四年之後了。
此外,亞瑟大讚中華職棒對於用球恢復係數規範的開誠佈公,與願意坦承規範有所瑕疵的
直率。他表示,大聯盟一直以來都宣稱旗下用球符合官方的恢復係數規範,但他們始終不
願公開承認他們所設定的恢復係數範圍實在太大了。
亞瑟認為,大聯盟之所以一直不想去修改官方規定的大範圍恢復係數規格,是因為他們想
要在每次用球出問題時,都能搪塞媒體一個很好的官方說法:「用球都符合恢復係數的規
範。」即便大聯盟用球製造商羅林斯(Rawlings),實際在製造時所設定的恢復係數誤差
值,比大聯盟官方規定的嚴格許多,但他們也不願公布羅林斯設下的恢復係數誤差範圍是
多少,再次表現不透明的作風。
最後,亞瑟提到,中職還做到了一件大聯盟始終不願意做的事,就是要在季中改變用球,
馬上針對問題做出實質的修正。中職願意明白地坦承問題與瑕疵,在球季中就提出修正辦
法,而且結果也確實改善了球賽的品質、提高了賽事內容的多樣性。
這點是大聯盟從2016年到現在,一直沒有採取的作為。今年春訓,有外部研究人員針對大
聯盟的用球進行研究,發現今年的用球跟去年沒有太大的差異,也難怪大聯盟本季的全壘
打依然猖獗,且近年來呈現的比賽單調化趨勢亦無減緩,反而更加嚴重。
雖然大聯盟的競爭強度無疑是世界最高,很多規章制度也比其他國家職棒先進,中職有許
多作法和規定亦仿效大聯盟,但在近五年兩個聯盟都面臨彈球風波的情況下,中職的反應
和後續作為,確實比大聯盟的處理還要來得好,也採取對球員和球迷較負責任的態度。中
職在應對彈球議題的處置上,的確有美國大聯盟值得學習之處。
https://udn.com/news/story/6999/475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