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賽制最被常常拿出來說的是
「在某些狀況下送頭可以開啟季後挑戰賽,對球隊有益」。
所以當下半季大勢底定時,
全年二、三名卻又沒機會爭下半季冠軍的隊伍就會開始「練兵」。
因為挑戰賽基本上除了全年戰績排名之外沒有門檻,
所以你可以瘋狂「練兵」沒什麼後顧之憂。
所以要思考的是
1. 挑戰賽設定門檻
例如全年二三勝差不可以大於5場,一三不可以大於7場之類的。
或是
2. 把挑戰賽常規化,將中職季後賽改為二輪賽制
當然這是在你不介意中職五隊有四隊可以打季後賽的前提之下啦。
至於二輪賽制的玩法
1. 季後賽對戰組合:全年一vs全年四,全年二vs全年三
打第一輪季後賽五戰三勝
第二輪就是TS大戰七戰四勝
2. 季冠軍隊伍季後賽全程享有「主場優勢」
如果兩隊季冠軍碰頭就要用其他規則來確定主場優勢(後述)
3. 如果全年一同時擁有上下季冠軍,那就每一輪都有主場優勢+1勝場
(原則上不用考慮上下季冠軍不是全年一的case)
這個作法重點將季冠軍以及全年順位在季後賽的重要性各自定位,
全年順位: 對戰席次
季冠軍:主場優勢
上下季冠軍:主場優勢+每輪保底1勝
※主場優勢順位
上下季冠軍 > 季冠軍 > 兩隊全年對戰優勢 > 兩隊對戰總得分
其他主場優勢項目有
1. 主場優勢方任選主場場次,但必須於系列賽開始前公佈。
五戰三勝的場次由主場優勢方先選三場作為主場場次,
例如直接123 / 345 / 125之類的,
七戰四勝制就先挑四場。
2. 上下季冠軍保送1勝算在客場頭上,
所以上下季冠軍在五戰三勝制就是四場比賽選三場主場;
TS七戰四勝選四場主場。
(這樣做後勤轉播單位會很操… XD)
問題
1. 如果全年一沒有拿到季冠軍,但全年第四卻有季冠軍呢?
全年第四有主場優勢,因為全年戰績只影響在對戰表的哪個位置。
2. 如果全年一又有季冠軍,全年四也有季冠軍,那第一輪怎麼認定主場優勢?
季冠軍比完就比雙方對戰優勢,兩隊季賽對戰勝場多的隊伍拿到主場優勢,
一樣就比總得分,再一樣就比得失分。
甚至機車一點,第一輪一天只有一場比賽,比賽時程由聯盟訂出2組日期後,
全年一先選擇他要哪一組日期,其他就一個蘿蔔一個坑去填。
3. 如果全年墊底的隊伍有季冠軍呢?
這時候可以考慮 墊底隊伍跟全年第四 加開一場驟死戰決定最後一個名額。
也可以直接把墊底隊伍擋在季後賽外面,反正規則設置好就好。
這種排法很機車我知道啦,但沒有季冠軍,戰績又不好的隊伍是要跟人家拿什麼優勢。
關於選秀順位
全年墊底/驟死戰輸球:狀元
總冠軍:最末籤
亞軍:倒數第二
問題在於選秀第二、第三順位怎麼排定。
既然全年排名都拿來決定季後賽位置,這時候還用全年名次就有點一魚兩吃的感覺。
所以我個人偏好用對戰優勢來決定,兩隻隊伍中有對戰優勢的就拿到榜眼籤。
你說對戰有優勢順位還比較前面不公平?
對我來說對戰劣勢被欺負只是剛好 XD
至於驟死戰會不會有人想輸球拿狀元?或許會吧?
尤其是遇到上下半季冠軍的那個隊伍,
但都到了驟死戰還想輸球拼狀元……自己要先想著怎麼對球迷交待吧?
最後
現行賽制造成送頭有益在於可以拱上下季冠軍+全年一開啟挑戰賽這個後門,
過去四隊環境不敢說玩兩輪的季後賽賽制。
但是之後五隊就可以了,四隊季後賽,剩下的拿狀元,
我覺得這相對來說是可以接受的。
當然如果覺得四隊太多,那也可以做五取三,全年二拼全年三之後再跟全年一打TS。
重點還是儘量避免季後賽後門的產生。
但全年一就會說他少賺到季後賽的票房。
(不過他都不會說他少了第一輪被淘汰的風險 顆顆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