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討論到爛的送頭進季後賽
另一個應該就是季後賽票房了吧
常常會有陰謀論,為了多賺一場票房而讓戰線拖長
雖然說近年來已經很少G7了 (統一三連霸後,僅2015年有G7)
且2015的G7完全不可能是票房因素 因為贏家是差點連G6都沒有的那隊
反而喵喵三連霸時期,這套陰謀論的傳說比較多
近年雖然比較少發生G7
但畢竟還是個漏洞
另一個類似的漏洞就是,季後挑戰賽+總冠軍打滿的球隊,可能比總冠軍賺更多場
(2017就是這樣 川川賺了挑戰賽+總冠軍)
那為何不重新修改規定?
改成贏得總冠軍的拿七成票房 輸的只有三成
為何不一場一場計 而要全打完再算,因為怕分場計會有球隊不想贏 想賺下一場啊
如果全部打完再算,只要沒拿到冠軍的拿的錢一定很少,根本不會有人想輸
至於挑戰賽的票房
我比較建議兩隊+直接保送總冠軍的那隊 總共三隊來均分
總要給直接進總冠軍的球隊一點福利吧?除了直接先一勝,錢方面總要有一點
這樣是不是比較不容易出現直接進總冠軍賺的錢反而少
或是總冠軍多輸一場反而賺更多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