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9366/5102428
邪魔歪道?讓一棒 vs. 開強振…日職「指定打擊」的辯證
鄭仲嵐 18 Dec, 2020
2020年的日本一冠軍戰,軟銀以4比1擊敗巨人隊。 圖/路透社
日本職棒在2020年球季結束後,中央聯盟「是否該採指定打擊(DH)」再成熱議話題。為
此,讀賣巨人隊的球團代表山口壽一具名發文,並列舉三點指出,取消投手打擊改採用指
定打擊將保護投手不受傷、給予野手更多出賽機會,與避免投手在打擊區練習揮棒的負擔
等。
不過該項聲明在12月14日提出,經過一夜討論下,中央聯盟六隊還是以兩票贊成、四票反
對,決議2021年持續維持投手打擊。其中只有阪神虎隊球團副社長谷本修出面表示:「現
階段下個賽季會放棄(採用指定打擊),但央聯如何變強是永遠需要考慮的課題,需要統
整方案。」
16日,同是讀賣巨人隊的選手會長炭谷銀仁朗也在接受《日刊體育》訪問時,表達央聯應
該採用指定打擊的想法。炭谷還在12月初針對部分央聯選手作民意調查,顯示不少央聯球
員支持採用,也認為此舉可望減輕投手負擔。
回顧2020年的日本一冠軍戰,軟體銀行老戲碼重演,連四戰橫掃讀賣巨人隊高舉冠軍金杯
,除讓巨人隊沒面子外,「洋高央低」的說法更被擴大成兩聯盟問題。原先在2020央聯順
風順水大幅領先的巨人,沒想到在冠軍戰還是被剃頭,連帶讓央聯面子掛不住。
2019年當時,巨人就被軟銀在冠軍戰中四連戰橫掃,2020年為了拉近差距,11月18日時巨
人就率先提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全賽事採指定打擊」的要求避免舊事重演,但仍逃不
過遭橫掃命運。事實上,兩個聯盟體質在分別導入指定打擊與否的45年來,已出現若干變
遷。
曾經的邪魔歪道
指定打擊的誕生,起源於1972年球季結束的美國大聯盟,當時美聯因為過度「投高打低」
,比賽時間變得短促且無趣,12支球團中有9支球團一年觀賽人數不到100萬人,為了增加
打擊的強度,奧克蘭運動家隊率先提出此靈感,並在1973年起開始採用。
指定打擊創設後,該想法也在同一年流傳到日本職棒,不過對指定打擊有興趣的不是洋聯
,而是央聯。原因是當時「巨人先生」長嶋茂雄已在思考退休,巨人隊為了挽留長嶋,一
度認為採用指定打擊的話,不失為一個延緩他退休的方案。
不過巨人隊提出這個建議後,卻被當時總教練川上哲治極力反對,川上並稱指定打擊是「
邪魔歪道」,破壞了棒球既有的公平。最後央聯就在巨人為主的輿論壓力下放棄採用指定
打擊,而長嶋也在1974年退休。
當時活躍在洋聯南海鷹隊的已故名捕手野村克也,晚年出書時也指出,當他聽到「指定打
擊」這個詞時,直覺得很奇怪「棒球不就是球場上九個人一隊的運動嗎?」指定打擊有如
「外來的第十人」,讓很多選手不能適應。
就如同現在的投手故意四壞球採直接上壘、或採用錄影重播輔助判決等,或多或少都會招
來一些正反聲浪,指定打擊當年亦是如此。這樣的狀況到了1975年時,因為一名「代打之
星」的出現,讓洋聯開始出現變革。
日本版「恐怖份子」
台灣中華職棒昔日有代打出名的恐怖份子陳政賢,日本職棒在1970年代則早已有綽號「世
界代打男」的前阪急勇士(現歐力士猛牛)球員高井保弘。高井在60年代原先為拿下多次
打擊王、全壘打王與打點王的明星球員,不過在進入70年後打擊能力明顯下滑,變化球掌
握不好,守備能力也不佳,最後被冰在一軍板凳。
高井在場邊觀戰之餘,開始研究各家投手的習性,結果意外開啟他對投手的解讀能力,甚
至可以模仿各投手的投球習慣。高井後來多半以代打出場,結果代打成績意外地好,在
1974年球季創下單季6發代打全壘打的紀錄。高井擊出代打再見全壘打後,會在行經一壘
時手指隊友豪氣大喊「都到本壘準備迎接我回來!」成為棒球界傳說。
高井的高超代打能力,也讓記者為之驚艷。當時日本《每日新聞》刊登評論,引述美國棒
球記者意見表示「這麼好的選手太可惜!日本職棒也應該採用指定打擊才是」。當年洋聯
正好碰到人氣下滑、票房低落的難題,因此便順勢而為,在1975年後正式採用指定打擊。
高井因此一路代打到1980年退休,最後留下生涯27發代打全壘打的世界紀錄。
不過根據時任日職主席的下田武三的回憶錄指出,當年洋聯採指定打擊前,未跟央聯有任
何討論就獨斷下決定,讓央聯覺得被冒犯,長年以來兩聯盟不同調的問題又再一次被點出
來,爾後央聯就沒有對指定打擊有近一步討論。1985年的日本一冠軍戰雖然採用過一次全
指定打擊,不過在1987年後的冠軍戰,就變成以隊伍主場來決定是否採用指定打擊。
堂堂正正「第十人」
有趣的是,就在45年後,當年閉口不談指定打擊的讀賣巨人隊,反而搖身一變成為指定打
擊制的擁護者。就數據來看,2020年央聯六隊24003打數中,敲出6095隻安打與674發全壘
打,2839打點與平均0.254打擊率。洋聯則是23560打數中敲出5797隻安打與614發全壘打
,打點2822與0.246打擊率。除全壘打外,其實整體差距不會到太大,但仍可隱約看出,
洋聯投手壓制力確實較好。
當年在洋聯實施指定打擊後,投手完投率變高,並進一步使投手在比賽的分工更為細膩,
單局投手、一人打者投手、因應不同狀況的投手開始應運而生。更明顯變化的是,洋將可
以專心在指定打擊上,不用分神在其他守備位置。在重視投手數據的2010年代,幾乎是洋
聯稱霸的年代。隨之而來的變化,是投手可以根據各種狀況調整應對,甚至平常就可以做
各種訓練以因應場上情況所需。
在這一次的日本一冠軍戰中,包括從巨人隊轉戰羅德隊的澤村拓一也說「軟銀分工很明確
、每名選手都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什麼」,當然這種「體質」上的轉變已經不只是採用指定
打擊,而是如打電玩般,在採用該制度後,各種進階項目能力開始被點醒,進而產生根本
上的體質變化。
就在45年後,當年被視為「邪魔歪道」、「球場上的外來者」的指定打擊,如今也因為職
業運動的分工細緻化,而更加重視場上的「第十人」。投手打擊時「浪費的一打席」,與
指定打者的「珍貴的打擊力」差距,讓央聯洋聯的對決意識,數十年來早就已經產生根本
性的變化,並在關鍵比賽中展現出差距。
注重數據的現在,過去強打者等於強投手的概念,已然不再適用。在2020年美國大聯盟國
家聯盟思考全面指定打擊的同時,為了棒球娛樂的進步,全面採用指定打擊似乎已經勢不
可擋。只待相對保守的中央聯盟,能否改善其過往傳統思維,接受這歷史的必然了。
45年後,當年閉口不談指定打擊的讀賣巨人隊,反而搖身一變成為指定打擊制的擁護者。
圖/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