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ack880828 (場外棒球阿嬤)》之銘言:
: 目前有參加過3隊左右的乙組球隊
: 基本上沒有球底的 加入球隊一律拉到外野
: 內野手永遠都是現役科班球員
: 或是有科班底的
: 有人打了好幾年還是在守外野
: 甚至有以投手身分報名的
: 打到退隊都沒上過投手丘 永遠都在守外野
: 問隊長的話 通常都說是有戰績考慮
: 然後會說如果有沒有戰績壓力的比賽
: 會讓大家都上場玩
: 但乙組聯盟的賽程通常都很短
: 可能三個月打週末 頂多12~20場比賽
: 差一兩場常常就可以拼名次
: 是什麼風氣搞到連乙組聯盟都有戰績壓力啊?
: 之前打過一場印象很深
: 一個國中科班三年級的選手
: 因為乙組戰績壓力
: 在正中午 先發狂投140多球 完投勝
: 然後我在牛棚熱半天沒辦法上場
: 最後我選擇退隊 因為實在太無聊了
: 繳了錢只能守外野 根本不知道在幹嘛
: 是什麼搞到一堆乙組球隊這樣操作呢?
科班的守內野很正常。
隊長很難把正式比賽,拿來給新手練習。
除了戰績壓力,還可能讓比賽打不完。
那要顧及單一個人的感受?還是顧及全隊的士氣?
內野守備,從球打出來的第一步反應、到腳步、算彈跳、
接到球的傳球、補位、咖斗、轉傳。
只要一個動作不確實,就是out變safe,甚至多送一個壘包。
這些基本動作都需要一定的練習量。
一個科班球員,光是接過的toss,就是正常人很難練到的量。
除非你非常有熱血,硬是花時間把人家科班的練習量,至少作到七八成。
不然內野守備,你又怎麼競爭得贏對方?
再以原po說的投手來說,棒球跟壘球,投手一樣重要。
而且是比賽裡,每一個play的出發點。
以我比較熟悉的慢壘來說,
投手就分成不一定投得進好球帶的、只會投進好球帶的、
能控在好球帶邊角的、還能控制節奏、進壘高度的。
光壘球就有這樣的差異了。
更何況棒球。
這個都是練習量堆出來的。
沒有到這個聯盟差不多的水平。隨意放人上去打某個位置。
除非整隊有說好,輸贏無所謂、
純粹去球場聊天、打屁、喝飲料、動一動。
但這樣的情況對想贏的隊友,自然就不會去。
那隊長又要如何維持球隊?
正式比賽很難不在乎輸贏,更何況如果每場都被大比分、被扣倒。
球隊的士氣、氣氛又能多好?
棒球和壘球,都是一群人一起打的團體運動。
身為隊長,要顧及的是整個球隊向心力與士氣。
想守內野?去場邊先接toss就好了啊。接的量還比上場比賽還要多.....
我打慢壘,從什麼都不會,第一年上去打擊被對手笑什麼球都揮,
守備只能守右外,滾地球還會火車過山洞。
花了兩年的時間,每周接上百顆toss、打擊練習五百到一千顆。
還有不停的重訓。
現在就算和科班爭內野守備位置,也不輸對方。
守哪一個位置都可以。
打擊也練到能用木棒把壘球扛過牆,球隊固定四棒。
這背後都是自己私底下苦練來的。
要爭內野守備位置,先付出時間把練習量拉上來吧。
不然就去找個全隊都不在乎輸贏,
只是打身體健康的球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