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投不需飆速 刁鑽球路才是張喜凱生存之道
聯合新聞網 / Tzuyi
近年來中職打擊爆發,投手群也有進步,不只洋將的球速令人驚艷外,本土投手不再降速
換控球,逐漸開啟飆速時代。然而今年球季的一場賽事中,樂天桃猿投手張喜凱卻不是以
球速取勝,而是用罕見的低肩投球姿勢,讓前幾戰打擊爆發的悍將打線一籌莫展,著實令
球迷大吃一驚。
現代棒球大部分投手多採用上肩或斜肩投球,就是在肩上或四分之三的出手點。主要是以
這樣的姿勢投球,肩部的出力較少、負擔較低,可達到省力的效果,又不容易受傷,最為
自然且符合人體工學。其中,斜肩的四分之三出手點,可以讓身體維持最輕鬆狀態,提升
控球能力,而且球路能兼具水平及垂直位移,成為一般業餘時期教練會希望球員使用的姿
勢,王建民、郭泓志等球星都是採這種投法。
張喜凱採用的低肩投球是一種下勾投法,屬於廣義側投的其中一種,比一般側肩更低的出
手點。無論是低肩或側肩,側投面臨的問題在於投球姿勢容易對身體產生負擔,尤其腰部
、肩部或膝部受傷機會高,加上控球難度高,又不容易飆速,因此除非個人習慣或是刻意
想去練,教練團基於保護原則,不會讓投手去練這種姿勢。台灣目前仍不乏側肩的投手,
包含吳昇峰、李振昌、鄭凱文、黃子鵬、林羿豪及林晨樺等。但實際下勾型的投手,則是
寥寥可數,中職歷史僅有陽介仁、陳憲章、廖于誠、吳俊億等,國外則包含非常出名的渡
辺俊介、牧田和久等球星。
側投型的投手其優勢在於他們投出的球會有更大變化的橫向位移,令打者不容易捉摸。尤
其是滑球,橫向位移的幅度會比上肩或斜肩投手更大,會讓打者以為是內角壞球卻被判好
球,以為是紅中卻是外角壞球。更厲害的還可以讓球進壘時有上飄的視覺效果,球路相對
刁鑽難以掌控,有人將這種變化稱為「子彈球(Gyroball)」。又或是利用伸卡球,球投出
過程中有上飄的錯覺,事實上卻是下墬,都讓打者不容易打好。
另外側投在投手數量比例上偏少,因此對於打者而言,通常不會特別練打這樣的球路,因
此比較難以適應。像是2006年歸國的陳金鋒,首年就曾因打不到曾翊誠、鄭博壬等側投,
而成為討論的焦點,直到隔年才有明顯突破。另外如2017年亞冠賽,中華隊面對南韓林起
映吃足苦頭;2019年12強賽,中華隊在吳昇峰主投時差點贏了美國隊。
不過側投仍有不少問題,除了對於身體負荷大,容易受傷外,他們的球速及控球常受到考
驗。他們比較難發展縱向位移的球路,只能依賴橫向性的球路,但是要掌控的好並不容易
,側投投手常為了調整控球需要犧牲些速度,僅有少數可以投到140km以上。相較於速球
派投手對戰時的硬碰硬,他們球路屬於陰柔型,短時間內讓打者無法適應怪異球路,產生
打不好的效果。
台灣職棒的低肩或側肩的側投,基本上都不是靠球速取勝,而是靠控球及球路與打者周旋
。張喜凱目前球速約130km左右,雖然球速不快,但是球路夠刁鑽,專攻打者難揮擊的角
度,已經達到不錯的效果。尤其他又是物以稀為貴的下勾型投手,歷史上只要掌控的好,
都能成為王牌,樂天可得更加珍惜及好好栽培。
https://udn.com/news/story/7001/533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