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聯盟人氣慘跌 球員爭冠決心與秀味不足是關鍵
2021-03-29 07:00 聯合新聞網 / tyruschen
https://udn.com/news/story/6999/5350148
大聯盟新球季即將在週五開打,跟晚開打球季短的NBA、NFL相比,去年大聯盟無疑被疫情
傷得更重,今年人氣能恢復多少也是未知數。但即便沒有被疫情重創,眾所周知,大聯盟
在美國受歡迎的程度也正不斷下滑。種種跡象都顯示在許多美國人心目中,棒球在美國已
經成為阿公阿嬤或大叔帶小孩去球場消磨時間的老掉牙運動,對千禧世代的青少年來說幾
乎毫無吸引力。早在五年前運動商業期刊(Sports Business Journal)就曾做過調查,
發現大聯盟比賽的平均收視年齡已經從2000年的52歲上升到57歲——反觀NBA則只有42歲
。不過這還不是最令人憂心的數字,更重要的是棒球收視人口中只有7%低於18歲——只跟
牛仔競技(rodeo)一樣高。不但遠低於NBA的11%,甚至還輸給NHL(8%)。
最慘的是,在這個各種娛樂都在使出渾身解數爭奪眼球的時代裡,棒球卻像是一位跟不上
腳步的老人家,正迅速從眾人的目光及記憶中消逝。根據紐約時報2018年所作的調查,全
美各郡(county)一年內曾播出NFL頭號球星布雷迪(Tom Brady)比賽片段的比例高達
100%,曾播過NBA頭號球星詹姆斯(LeBron James)的也有98%,至於大聯盟頭號球星楚奧
特(Mike Trout)呢?很抱歉,只有可悲到不行的1%。也難怪一提起詹姆斯跟布雷迪,只
有9%跟12的美國人不知道他們是誰,反之聽過楚奧特大名的卻是不到半數(43%)。
這樣懸殊的對比自然早已令大聯盟官方膽顫心驚。主席曼弗瑞(Rob Manfred)還曾在受
訪時暗示楚奧特花太少時間跟力氣在推廣行銷棒球上,引起一陣不小的風波。然而官方及
球員雙方其實都沒有搞清楚問題的癥結所在。也就是大聯盟球員越來越像球場上的公務員
,球迷完全看不到他們奪冠的欲望跟展現自我的一面——恰好跟隔壁棚的NBA呈現兩個極
端。
有在關心NBA的球迷都能對眾多籃球巨星的「報團」、「抱腿」如數家珍。從十多年前開
始的塞爾蒂克三巨頭、熱火三王一直到杜蘭特(Kevin Durant)帶槍投靠的「宇宙勇」以
至於本季由杜蘭特、厄文(Kyrie Irving)及哈登(James Harden)組成的「天元網」,
NBA「史上最大團」的紀錄一直不斷被刷新。當然質疑這些球星走捷徑以求奪冠的聲音始
終沒有少過。但球迷跟球星都心知肚明,一切都是假的,只有拿下冠軍才是真的。任你生
涯成就高如馬龍(Karl Malone)、史塔克頓(John Stockton),只要「十指猶虛」論起
地位就是輸人一截。球迷嘴巴上鄙視球員「抱大腿」「上車」的行為,眼球照樣忍不住要
被抱團的抓馬(drama)所吸引。反之在大聯盟,球隊高層跟老闆甚至是球迷對奪冠似乎
都遠比球員看得更重。
對於這一點棒球迷多半要反駁:中心打者跟王牌投手對球賽勝負的影響力遠不及NBA超級
球星或是NFL四分衛,即便加入像道奇那樣群星熠熠的強隊也不見得能夠奪冠,球星奪冠
的意志自然要大打折扣。這是事實沒錯。但也因為如此,加上例行賽季遠比其他運動漫長
、擺爛球隊的比例跟其他運動相比只多不少等因素,使得大聯盟球員越來越像是把打球當
作例行公事,奪冠只是錦上添花,除了一心圓夢的少數老將如克蕭(Clayton Kershaw)
之外,終身無冠也算不上什麼缺憾。
缺少為爭冠不惜一切的決心還不是棒球在網路世代心目中地位直直落的主因,大聯盟球星
缺少秀味、鮮少透過社群媒體等網路平台展現自己才是最大的敗筆。這一點大聯盟更是完
全看不到NBA的車尾燈。對NBA球迷來說,透過推特、IG等平台追蹤球員場上場下的一舉一
動早已是家常便飯。這些球星不但比賽甚至訓練的精彩畫面或漏網鏡頭值得一看再看,場
下時而無厘頭的舉動更是絕佳話題,而且能夠拉近球迷與這些千萬年薪球員之間的距離。
最典型的當屬骨子裡深藏「鄉民魂」三不五時就上推特發表高見或跟鄉民來場筆戰的杜蘭
特。而他的兩大隊友也各是一絕——投奔而來的哈登原是有名的「夜店之王」,至於相信
「地平說」的厄文本季更是賽前焚燒鼠尾草、請假開趴慶生而新聞不斷。
當然「人怕出名豬怕肥」,這些NBA球星的許多舉止也引起不小爭議——哈登轉隊前的風
風雨雨跟厄文的請假風波都是最好的例子。然而職業運動原就是一場秀(show business
),只要不違法,球迷其實十分樂見這些八卦,也才有話題可談可酸——就像布萊恩(
Kobe Bryant)當年說的「愛我或恨我」(Love me or hate me)。負面印象並不必然是
壞事,完全沒有印象才是最糟——就像現今大多數美國人心目中的大聯盟球星一樣。
難道大聯盟球星就這麼天生缺少獨特魅力?當然不是如此。過去幾十年裡,有太多球員曾
在球迷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靠的不僅僅是他們的球技而已。從萬人迷的小葛瑞菲(Ken
Griffey Jr.)開始,包括來到台灣照樣「Manny being Manny」的拉米瑞茲(Manny
Ramirez)、站在基襪大戰最前線被嗆「Who is your daddy」的名人堂投手馬丁尼茲(
Pedro Martinez)、帶著宿醉投出完全比賽的威爾斯(David Wells)、在紅襪當「野人
」(caveman)之後卻投奔洋基的戴蒙(Johnny Damon)…大聯盟其實始終不乏個性鮮明
各具特色的球星,只是在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後逐漸失去了表現自我的動力,以至於到今天
,甚至出現新生代巨星塔提斯(Fernando Tatis Jr.)要為擊出滿貫全壘打向對手道歉的
荒謬劇。
大聯盟絕不缺少實力強大受人尊敬的球星以及精彩的比賽內容,但在這個一切講究吸睛、
所有娛樂都已成速食的時代。光是內容好還沒有用,還得要有行銷的手腕。沒有人想看球
員把球賽打得像按表操課,「下班」後則是各自過自己的生活。球迷真正想看到的是球員
像包提斯塔(Jose Bautista)那樣來一記史上最帥氣的甩棒充分展現自我,同時在場下
也積極與球迷互動,成為像鮑爾(Trevor Bauer)、達比修那種「被棒球耽誤的網紅」。
事實上年輕球星包括塔提斯、索托(Juan Soto)以及亞古納(Ronald Acuna Jr.)都具
備這樣的潛力。而大聯盟官方從前年開始也不斷鼓吹要「讓這群孩子打他們的球」(Let
the kids play)。至於能否有所成效,則有待時間來驗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