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數據也難以解釋 全盛時期的王建民究竟有多強?
2021-12-08 07:00 聯合新聞網 / littlenosejiang
台灣之光、沉默的王牌、伸卡球、連兩季19勝、滾地球王子、塞揚第二、早餐店打線稱號等
族繁不及備載,是我們對當年王建民及邪惡帝國洋基的共同回憶,王身為台灣人在世界最高
棒球殿堂留下的成就及對後世的影響,時至今日仍無人能出其右。
一篇PTT棒球版的貼文「請問當年王建民是不是真的很猛」,除了讓筆者意識到轉瞬間15年
的時光飛逝,也感嘆這些年來儘管有無數位年輕球員立志成為下一個王建民,然而能持續、
穩定站在大聯盟的球員卻屈指可數,能像建仔投出頂尖成績的球員更是後無來者,年輕球迷
或許難以理解、也再也沒有機會體驗當年沉默的王牌帶給台灣人民的無限感動。
回顧王建民在累積數據帶來的成就,包括06、07連兩賽季19勝、兩年吃下417.1局,至今仍
無台灣球員可以觸及,其中2006年的19勝拿下該年塞揚獎票選第二,僅次於同樣拿下19勝、
自責分率(ERA 2.77)更優的左投桑塔納(Johan Santana)。
不過以現代的角度來看,要說服年輕觀眾王在全盛時期有多少宰制力似乎有些難度,畢竟勝
投的多寡早已不是判斷投手強弱的主流意見,先不論進階數據,光從防禦率來看:3.63、3.
70的成績拿到現代,似乎也與大眾眼中的王牌有段差距,為了避免成為人們口中倚老賣老的
「印象派」,此文將以現代注重的數據角度解析王在當年的統治力究竟如何。
若從帳面的自責分率說起,可以先從ERA+這個數字下手,畢竟不同時代的投打戰力各不相同
,單看ERA用以評斷15年前的球員太過武斷,因此有了ERA+的誕生。該數據將投手的ERA及聯
盟平均納入考量,以百分比換算,來了解不同投手在當年的時空背景下位在什麼樣的層級,
王在06、07年的ERA+分別為125、122,意即比聯盟平均要好上25%、22%,若將此成績拿到20
21賽季,約與教士隊馬斯葛洛夫(Joe Musgrove,ERA 3.18、ERA+ 122)的投球成績相近。
但由於ERA無法將球場校正及隊友守備納入考量,因此發展出了投手獨立防禦率(FIP),顧
名思義,該數據直接將投手從守備裡獨立出來,公式裡只考慮投手可以獨立影響的參數,包
括三振、保送、觸身球及全壘打,王建民在全盛時期的兩年分別繳出FIP 3.91、3.79。相對
ERA與ERA+,FIP也有納入百分率的FIP-(越低越好),王兩季的FIP-分別為87與86,比聯盟
平均好上13%與14%,相當於本季的美聯新科塞揚獎得主瑞伊(Robbie Ray,FIP 3.69、FIP-
87),王在2006年、也就是拿下塞揚獎票選第二的那年,FIP-名列美國聯盟第13名,儘管
仍是相當頂尖的成績,但似乎與我們記憶中的王牌還有段差距。
所有數據都是有缺陷的,FIP即便在近年逐漸成為判斷投手強弱的主流依據,但仍存在其盲
點,《Baseball Fangraphs》提供的FIP公式如下:
https://uc.udn.com.tw/photo/2021/12/07/0/14717023.jpg
在只考慮三振、保送、觸身球、被全壘打、投球局數等5項數據中,三振顯然成為讓數字更
好看的關鍵,可以見得FIP在公式上獎勵擅長製造三振的投手,這點不難理解,畢竟將球打
進場就會產生變數,而投手製造三振無疑是既能自行解決打者、又能將守備風險降至最低的
方式。然而,擅長製造滾地球且三振率奇低(K% 8.4%)的王建民在比項上則顯得相當吃虧
,因為從FIP無法得知投手控制打者擊球品質的能力。
這點可從王的用球佔比與極端的滾飛比(GB/FB)略知一二,王建民的速球系球種(包含招
牌的伸卡球)在2006年使用率高達75.5%,以先發投手來說,單一球種使用率超過七成可謂
相當罕見,品質好的伸卡球也讓他製造相當誇張的滾地球率(GB% 62.8%),與現今「大三
振時代」大相徑庭(近年知名的伸卡球投手漢崔克斯(Kyle Hendricks)巔峰時期的2016年
滾地球率為48.4%),即便拿同世代的伸卡球大師「大夫」哈勒戴(Roy Halladay,GB% 57.
5)相比,也沒有如此誇張的滾地球率,王就像把所有技能都點在伸卡球的玩家,足以證明
即使三振、製造揮空的能力不如人,王建民還是走出了屬於自己的大聯盟之路。
比較可惜的是,大聯盟進階觀測系統「Statcast」直到2015年才普及於全美30座球場,距離
王建民的巔峰時期已經過了將近10載,若能從數據看出面對打者的擊球仰角、擊球初速以及
擊球品質,相信更能量化當年媒體口中「沉重如保齡球」般的神奇伸卡球。
當年由於台灣運動員於世界展露頭角的機會少,每當繳出好表現,報章雜誌加油添醋在所難
免,然而王建民帶給台灣人民的不僅是標題上斗大浮誇的辭藻,更多的是「台灣人也可以站
在世界最高殿堂」的象徵,球迷大可以抬頭挺胸,向年輕世代球迷傳頌一代台灣之光的傳奇
事蹟。
https://udn.com/news/story/6999/594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