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蘋果體育》 那一年王建民勝投與倪福德初登板的無縫接軌
作者:謝岱穎
去年5月18日《蘋果日報》紙本報紙停刊,今年8月31日《蘋果新聞網》網站停止營運,近
20年來對台灣社會影響極鉅的媒體走入歷史。但《蘋果》對台灣體育所造成的衝擊比例,
絕不比整個社會要少,全彩版面吸引讀者更關注運動賽事,長期派人前往美國採訪大聯盟
的王建民、郭泓志、陳偉殷,以及NBA的林書豪等球星,擴展全民視野。試著分享一段《
蘋果體育》在大聯盟的歷程,稍微回味一下那些年「台灣之光」們的風光日子。
2009年6月29日凌晨在紐約皇后區法拉盛的皇庭酒店(Best Western Queens Court Hotel
),我跟攝影李鴻明正埋頭苦幹,幾乎完全沒有喘息的空間,「睡眠」這件事是連想都不
敢想。
前一晚,王建民在客隊大都會的花旗球場(Citi Field)投出5.1局失2分的內容,並且在
洋基隊友火力支援,拿下那一年首勝,甚至是整季僅有的一勝。
當時的王建民扛著「台灣之光」、「連兩年19勝」等種種光環,說他是全台灣最有名的人
絕不為過。只是2009年的他真的多災多難,前一年6月在休士頓跑壘時傷到腳,造成後來
的連鎖效應,09年春訓的調整出問題,投球時不知不覺地「重手輕腳」導致他在7月初就
進傷兵名單,並在月底動了影響投手生涯最鉅的肩膀手術,只是那天發稿當下,還完全想
不到後來建仔的命運會是那樣發展…
就是因為王建民在09年開季後一再被打爆,進過一次傷兵名單後,再復出也投得不順,局
數大幅縮短,勝投始終無法進帳,習慣了過去他一直贏球的台灣社會,一天一天累加起來
的期待值真得快炸裂了,等了376天的大聯盟勝場,彷彿是久旱逢甘霖。
但我們實在興奮不起來,因為就在建仔確定拿下勝投後不久,便收到倪福德被老虎隊拉上
大聯盟,隔天就會出現在客場對運動家出賽名單中的消息。
從紐約到奧克蘭,從美國東岸到西岸,大約6小時的航程,心裡暗暗叫苦,但實在也沒心
情和時間去哀聲嘆氣,工作優先。
稍微有點資歷的球迷應該都知道,從2005年王建民上大聯盟開始的每一勝,《蘋果日報》
都會加印一張跨頁的全彩新聞頁,正面是海報,背面是圖、文和表並茂的新聞版面,用的
是更好的海報紙,在當時成為讀者與球迷都在搶的收藏品。
這個動作對我們來說,有個或許不是太文雅的說法,就是「包白紙」。
搶到海報就會很開心,但對於王建民拿到勝投當晚的現場文字與攝影記者來說,「包白紙
」這件事真的可以說是惡夢的開始。海報的頁面雖然只需要一則篇幅較長的主文,但背面
的整頁新聞版面,另外需要大量的文字與表格,雖然國內同事會協助處理一部分,但畢竟
還是現場傳回來的稿子比較珍貴,留在美國前線的文字記者當然得負擔大部分的內容。
攝影記者絕對也不會比較好過,王建民先發,一整場在相機按下來的圖檔很難數得清,要
整理檔案,去編輯、去裁圖,然後上傳回台灣,特別是為了做海報上的大圖,得直接傳回
一些大到驚人的RAW檔,一旦碰到網路卡,眼看著上傳比例動得超級慢,甚至停在某一個
趴數,那種感覺,真的宛如是在地獄等待般的心情。
一般來說,如果是在美國晚間7點開打的比賽,只要王勝民拿下勝投,處理完追加海報頁
所需的新聞量,可能是半夜3點、4點,甚至都要天亮了。這在平常可能還好,就算睡到中
午,用餐後,再準備到球場就可以,但這一次不同,周日夜的「地鐵大戰」在晚間8點開
打,在紐約處理完王建民球季首勝的已是隔天凌晨,在舊金山附近的奧克蘭,倪福德也許
會在當天晚上完成他的大聯盟生涯初登板…
記得那一晚回到房間開始工作時,氣氛就有點凝重,沒多久,鴻明就跟我說,遇到這種事
,就認了吧,就不睡了,拼個一次,操一點也沒辦法,之後再補回來就好。想想也是,所
以他就在等待圖檔上傳的空檔,完成訂飯店、訂機票和預訂租車的手續,我也抽空完成運
動家主場的採訪申請,並告知台北同事,會去跟老虎這一場,記得是在凌晨5點左右,出
發到拉瓜地亞機場,飛往舊金山。
往西飛的好處是,因為時差關係,多了3小時,運動家主場對老虎之戰在當地晚上7點開打
,相當於美東晚上10點了,行程也就不至於那麼趕。但即使如此,趕場的過程依然是極度
痛苦的,這不只是整夜沒睡、身體疲勞到不行的這種,還有更多的是精神面上的壓迫,會
自己問「撐得下去嗎?」、「趕得上嗎?」這就造成在機上的5、6個小時實在難以入眠,
即使你已累到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下了機之後,先取車,然後到訂好的飯店check in,到了房間放行李,我們之間不記得誰
說的,「絕對不要躺下去,一定醒不來的。」出發到球場的過程中,彼此間說了不知多少
次的「拜託土地公今天不要上…」、「倪仔第一場就先休息吧!」之類的話。
結果當然是事興願違啦!倪福德當晚後援1.2局,雖然挨轟失掉1分,但是三振掉包括名將
Jason Giambi在內的3位打者,這個生涯初登板的內容,對於一位牛棚投手來說,算是蠻
精彩的,而且他左投會藏球的特殊投球動作,更引發媒體討論。
不是先發投手,也沒拿勝投,是不必「包白紙」啦!但台灣又「開箱」一人大聯盟初登板
,而且還是中職出身的第一人,報社高層還是決定在頭版頭直接做半個版(下半版廣告)
,體育拉一個正常版面大小的海報,再另做一整版的新聞,整個下來,也沒比前一天的王
建民勝投少做多少。
這應該是我職涯中最操的兩天,也是《蘋果體育》那些年來派員赴美長期追蹤大聯盟台灣
好手的歷程中,最爆肝的一次。從2005~09年間密集的行程,2010年以後頻率縮減,有一
段時間是陳偉殷「獨撐大局」,到2017年去看紅襪隊的林子偉,也是最後一次的美國採訪
行程,那麼多年來,我與多位文字、攝影同事經歷了過去完全無法想像的工作經驗,數不
盡不眠不休的夜晚與即使補眠睡到下午還是覺得累的日子,絕對都是跨領域台灣媒體國外
採訪行程中,前所未有的例子。
2005年王建民於4月30日的初登板,當時的《蘋果》同事俞聖律、陳堯河可以說是台媒採
訪大聯盟比賽的先驅者,但即使提出採訪申請仍被擋在舊洋基球場外,對方甚至不太清楚
台灣到底在那裡,申請的單位還是乍聽之下覺得怪怪的「Apple Daily」。但那一年他們
熬過了那段最辛苦的日子,不只是讓大聯盟各球團知道《蘋果日報》,也讓台灣這個棒球
運動發展興盛之地在美國球界更廣為人知,之後的同事、同業們,赴美採訪行程才能更加
順利。
2010年6月11~13日,天使作客道奇的洛杉磯「公路大戰」,提出採訪申請的《Apple Dail
y》,文字記者座位便被安排在道奇球場記者席第一排,僅次於《美聯社》與《洛杉磯時
報》的第3個位置。
這時候的《蘋果日報》已是大聯盟外媒中的常客,台灣球員在大、小聯盟體系中,被討論
度大幅提高。即使是現在,台灣媒體只剩駐美單位才比較可能到現場採訪,現役台將也僅
餘光芒的張育成一人,但「台灣」勢力總還是在美國職棒中佔了一小塊。
https://tsna.com/article/6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