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篇新聞提到中職投手的WAR
不過因為其顯現數值有不小的爭議
於是我就自己來算了一下
計算方法
一、計算中職FIP、FIP係數與RA調整係數
中職FIP係數
中職FIP
RA/FIP
(除了聯盟RA以外,後續提到的RA都是用FIP*(FIP/RA))
二、找出中職的可替代級選手
我給出的可替代級為以下
1.非旅外歸國、非洋將、非打者代班
2.未曾拿下一軍獎項
3.任一年都未達球隊先發出賽10場或後援出賽20場
(以上所有條件須全數滿足)
將以上符合條件的球員的所有一軍成績平均
就能得到我們所定義的RL可替代級選手成績
(共26名球員)
三、不考慮先發與後援校正
雖然同一個投手在後援的成績會來得比先發要好
所以在以往計算上也自然的將先發投球跟後援平均拆開計算
但投手在後援繳出更優異的成績
往往是因為是不保留體力全力催球速所致
也因如此後援投手的投球局數會有所限制
導致後援投手的WAR無法累計更多
然而後援投手在後段守分的價值是比先發投手來得更高
現階段所有的WAR計算卻忽視了這點
只因為後援比較容易繳出低失分
而粗暴的降低後援控制失分的價值
這一點對於後援投手來說是十分不公平的
考量以上兩點後,在這裡的WAR計算是不考慮先發與後援差異的
四、計算可替代級選手勝率
我們需要將RL層級球員的成績轉化成勝率
而這邊我們使用棒球畢氏定理
來計算如果將平均等級的投手都換成RL等級
勝率會剩下多少
根據上面提到的第一、二點
我們已經有了RL球員的RA()
聯盟得分^2/(聯盟得分^2+RL球員RA^2)
所以我們得到了RL球員的勝率為
五、開始計算WAR!
1.計算聯盟一場比賽平均局數
聯盟總IP/聯盟場次
2.計算該投手平均一場出賽局數
投手IP/投手出賽
3.計算該投手少失幾分能轉一勝
{[投手場均IP*RA9+(聯盟場均IP-投手場均IP)*聯盟RA9]/聯盟場均IP+2}*1.5
4.計算該投手取代RL球員後,每出賽一場能多贏幾場
[(聯盟RA9-投手RA9)/該投手的第三點]+0.5-RL勝率
5.最後總計算
第四點*投手局數/(聯盟平均IP/2)
我們就算出WAR啦!!!!!!
當然以上的計算方式是基於FIP
難免會有滾地球型投手吃虧的情形
所以這邊也額外計算採用ERA版本的WAR
計算方式就是將上列的FIP全部代換成ERA即可
(以上計算不考慮球場校正)
(考量中職僅120場,故額外列出轉換成162場數值)
基於FIP之WAR 前15強與前15差
球員 WAR WAR162 球員 WAR WAR162
德保拉 5.45 7.36 張梓軒 -∞ -∞
鋼龍 3.79 5.12 呂偉晟 -0.63 -0.85
羅昂 2.73 3.69 姚杰宏 -0.62 -0.84
布里悍 2.20 2.97 林子昱 -0.62 -0.83
黃子鵬 2.13 2.88 江國豪 -0.61 -0.83
狂威 2.05 2.77 廖任磊 -0.45 -0.61
范米特 1.99 2.69 謝榮豪 -0.40 -0.54
象魔力 1.98 2.67 莊昕諺 -0.39 -0.53
豪勁 1.93 2.61 林子崴 -0.36 -0.48
泰迪 1.85 2.49 劉軒荅 -0.32 -0.43
霸林爵 1.83 2.47 劉昱言 -0.30 -0.40
羅力 1.78 2.41 陳明軒 -0.30 -0.40
陳冠偉 1.67 2.25 林羿豪 -0.26 -0.35
曾峻岳 1.60 2.15 傅于剛 -0.25 -0.34
陳冠宇 1.52 2.05 官大元 -0.21 -0.28
基於ERA之WAR 前15強與前15差
球員 WAR WAR162 球員 WAR WAR162
黃子鵬 4.38 5.91 張梓軒 -∞ -∞
德保拉 4.14 5.59 吳俊偉 -1.14 -1.54
布里悍 3.82 5.16 陳明軒 -1.01 -1.36
鋼龍 3.74 5.05 林子崴 -1.00 -1.35
鄭凱文 3.00 4.05 呂偉晟 -0.99 -1.33
羅昂 2.92 3.94 施子謙 -0.98 -1.33
豪勁 2.77 3.74 江少慶 -0.92 -1.24
陳仕朋 2.41 3.26 江承峰 -0.50 -0.67
伍鐸 2.28 3.07 潘威倫 -0.48 -0.64
吳哲源 2.24 3.02 傅于剛 -0.48 -0.64
象魔力 2.14 2.89 莊昕諺 -0.47 -0.64
呂彥青 2.03 2.74 王凱程 -0.46 -0.62
邱浩鈞 1.93 2.61 姚杰宏 -0.45 -0.61
胡智為 1.67 2.25 廖任磊 -0.44 -0.60
賴智垣 1.67 2.25 謝榮豪 -0.44 -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