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gongod (神槍手)
2023-04-17 13:31:05很簡單啊,國際賽一夫當關,保證明星。
中職星度不足其實跟近年來投手分工明確
有關,過去要成為看板球星,首先第一要
素就是宰制聯盟+完投,現在投手分工
明確,戰績因素,手臂也要延長使用年限
,既然聯盟內部造星難,那麼尋求外部
國際賽會是很好的選擇。
像這次WBC,張育成國防部長宰制型的
表現,直接就是台灣球星,如果張在
中職,誰還會喊說中職要學PLG的可笑
言論。
所以說,新生代的中職球星在塑造前,
必須先受過國際賽的考驗,當初陳金鋒
、恰恰為什麼能成為球星,就是因為國際
賽絕望之中,只有他們能期待。
中職打者部分,我覺得很大部分是因為
現階段打者成績全方面提升,在彈球
時代讓球迷已經彈性疲乏,現階段
的縮水反倒讓人覺得退步狀態,
尤其大王在日職的表現,更是讓人對
中職打者表現打上問號。
在台灣你要成為看板球星,國際賽表現
絕對是基礎,不論籃球或棒球,PLG
主打的球星即使再多,國際賽依舊被虐,
仍舊比不上當初球給志傑那時的黃金時代
。
而中職恰好相反,在國際賽打者全面提升
,反倒要成為像張育成那樣王者宰制,
才有辦法讓人亮眼,而土投的表現落後,
沒有塑造球星的基礎。
結論:
高層級的國際賽優秀是台灣球星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