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weber18767 (Cine 21)》之銘言:
: 亞洲棒總的辜理事長說未來要組亞洲大聯盟,
: 還聘用了海外發展顧問。
: 目前看寮國透過韓國協助發展棒球的模式,
: 似乎在基層參與缺乏各梯隊養成,很難說再給20年會真的起來。
: 如果是辜理事長的大格局,
: 會怎麼去發展刺激全亞洲的棒球參與風氣呢?
有個提案中職可以考慮一下,就是開放「亞洲選手名額」
比方現在每隊一軍是 24 名本土 + 3 洋將,那就再多加一個亞洲名額
變成 24 名本土 + 3 洋將 + 1 亞洲名額
亞洲名額限定只能找日韓以外的球員,比方港澳星馬泰寮菲...等
這樣作有幾個好處
1. 增加話題性,讓中職和日韓有更大的區別跟賣點
2. 讓東南亞棒球選手有個追夢的地方。在這些國家的棒球選手沒有職棒
練到最後還是無法靠打球為生。若中職有這樣的名額,一隊找 1~2 名
(含二軍培訓),一共也有十來個名額,對他們來說更有動力打球
中職會變成東南亞這些小眾棒球員心中的最高殿堂
若能因此增加當地棒球員的能見度,搞不好中職能多賣轉播權到東南亞
3. 沙礫中找珍珠
這些選手三級棒球時代的訓練不如日韓台,平均實力肯定不如台灣球員
但不用擔心沒有上場機會,他們大可先從敗戰處理投手當起
現在中職教練本來就很常在大比分差的比賽派野手上來消化局數
這時就能派亞洲名額的投手上來投,也可以節省土投的使用
若當中有人因此成長,變成一人左或是堪用的中繼或工作馬
甚至有練武奇材能晉升成主力選手,不但很勵志,對球隊也算撿到寶
同時又呼應第二點,該選手也會在母國增加棒球運動的能見度
這個方案沒有太多成本,也沒什麼負面影響 (上述用法不會壓縮本土選手空間)
但可以增加話題也能幫中職開拓東南亞的市場
大家可以討論看看這種玩法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