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0GUY (仆街~~~~~)》之銘言:
: 很奇妙
: 今年場均觀眾人數來到歷史前三高
: 但是完全沒有感受到
: 當年職棒最還沒遇到放水球之前的熱度
: 當年男人聊天話題一定有職棒
: 無論是叔叔伯伯 還是學生小屁孩
: 多得是為了心愛球隊起口角 爆衝突的
: 現在除了看ptt 棒球版大家聊到很熱絡之外
: 出去現實 根本完全沒有任何棒球元素
: 會出現在生活中
: 為什麼
: 職棒元年到六年 那個職棒熱是真的很真切的熱
: 現在這個觀眾數字 實在有種冷冰冰的感覺
或是說沒有真的「紅到出圈」變成競相討論的感覺吧?
沒經歷過那段時間的人可能不好理解,當初職棒的熱度跟現在的熱不太一樣。
現在是球迷之間的熱,過去是社會層次的狂熱,或是說瘋狂。
就跟你買現在的大樂透 跟 簽當初的大家樂 不一樣。
雖然這比喻有點鳥,但就是這種差異。
現在樂透你會看累積多少獎金,然後排隊甚至揪團包牌去買。
在彩券行前面排隊買彩券很驚人了吧?
但是當初大家樂有多恐怖?
一堆人擠在廟裡面看香灰「逼牌」;
一堆人在樹下拿著不知道從哪裡買來的報紙算牌;
一堆人聊天的談資就是昨天做了什麼夢,感覺這次一定會出什麼什麼牌。
這首歌就是在描述當時大家樂引起的「社會現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ega2tcan1U
回過頭來講棒球或是其他運動,
一般人講「熱度」的點不是商業的KPI,像是進場人數或是賺了多少錢。
而是你不在球場也能談棒球,你不在網路社團內也能談棒球,
你不用找到「球迷」也能談棒球。
你下課回家、去親戚朋友家就是拿著密碼卡對著中華職棒二的說明書找密碼玩遊戲。
https://imgur.com/7CAHJLr.jpg 圖片擷取自 https://reurl.cc/8Nv4M4
甚至「出去運動」的同義詞就是拿棒球跟手套出去傳接球。
棒球這種事情跟吃飯喝水呼吸空氣一樣自然。
逢人就談,對方也會有所回應,這才是一般人講「很熱」的事情。
但即便如此還無法說明當時到底有熱到什麼程度,
而且當時與其說熱,不如說是瘋狂。
這也因為當時簽賭風氣盛行,所以中職觸及面也不只球迷,
更有很多賭客,以及組頭下來「參與」變成另類的黑色產業鏈。
所以常說現在最熱的不是職業運動,而是
壁壘分明的政治互嗆:政黨爭論 候選人操作模式
跟足球世界盃:這一場要下誰 怎麼下
棒球就在一次兩次三次四次五次的假球中慢慢離開了人們日常談論的範圍。
對球迷來說,談棒球時被對方冷不防來一句「你還看棒球喔 那不都假的嗎?」
「那你下多少錢?才會看那麼多」
就算球迷被這幾句活活氣死對方也不用賠償。
近來差可比擬的應該就是王建民跟林書豪的風潮,
但那都是一名球員,當時是對整個中職有莫名的狂熱。
中職假球標籤大概也是要過個3 40年等時間把被影響最深的那一輩都送走才能撕掉。
在那之前,像現在慢慢建立起經營跟行銷模式才是最好的。
在台灣,會引起社會現象的事情常常不會是好事,
因為會吸引很多追逐利益而不擇手段的「有心人士」。
經歷過的人或許當時會被社會上對中職的瘋狂震撼到,
但要我選,我還是覺得現在的觀賽風氣更正常一些。
即便不是全民聊棒球,即便線下球隊壁壘分明的對抗意識變成線上互酸。
但至少不太會出亂子。
而且隨著某些網路人士開始用中職當梗搏眼球,
球員簽名球慢慢變得有行有市、開始無所不用其極要拿到簽名商品,
其實也是隨著觸及面擴大而慢慢變得重要的側面指標。
所以只是不像過去那種全民「瘋狂」的程度而已,
但中職的熱度這十年來還是有在上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