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台灣籃球爆發球員集體打假球簽賭,台灣棒球也曾經歷過這樣子的歲月,而日本無論
是棒球或足球,都從文化層面的動漫和校園、職業有一定的推動能量,韓國影劇也大膽拍出
《金牌救援》這樣一般被視為無法回收資金的體育題材。
反觀台灣,從各運動領域的體邪,教練吃未成年少女,我們民眾明明都在不斷地支持所謂自
己的國球,或者是支持自己的體壇,哪怕疫情後經濟越來越不好,李多惠來到台灣也照樣感
受到臺灣不一樣的風氣;結果當我們看見木偶教練突然被撤換,以及此次總打不出成績的狀
態
就算人們想要怪罪,球員或球團或體壇都可以告訴我們現實就是這樣,人口基數不足,又或
者是經濟發展的誘因不夠,所以無法造就人才擴大產業發展。
如此說來,是不是支持台灣體壇就像盤子?因為永遠都有無法更好的藉口和門檻在那無法超
過;甚至當其他國家對自身國家身分認同的使命感、榮譽感,我們卻可能還在整合內部的分
裂,以至於那種燃燒小我,照亮大我的古板思維,又更阻礙腎上腺素的分泌。
尤其想問的是,我們板上的聲音雖然只是一部分,但其實多少也都是反應著其他不會上PTT
的人的心聲 —— 也是球團、球員、體邪可直接取得的民調資料,當這些聲音被記者作為方
便撰稿賺取點閱率的素材時,體壇的人們是否有在重視民間的聲音進而反省?
球員的心聲又是什麼呢?對體壇來說是不是覺得民眾的氣餒不會造成什麼痛苦?
國外足球的Wrexham AFC 都還在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我們要怎麼樣才能看見球員的這種態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