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uka660101 (ruka)》之銘言:
: Contact太好反而成缺點?中信打教丹尼爾這樣看台灣打者
: 林建嘉
: 2024年8月31日 週六 下午3:29
: 中信兄弟今年引進美國Driveline訓練中心的丹尼爾(Daniel Catalan)擔任打擊教練,
: 從1月來到球隊報到至今已經7個多月,他透露了自己對台灣打者的觀察,他也讚賞台灣打
: 者有著很好的球棒控制及Contact能力。
: 台灣是丹尼爾執教的第18個國家,來到台灣這近8個月的時間,也對打者們有了更透徹的
: 了解,他認為,「台灣打者有很好的Contact和跟球能力,而且不是只有幾個人好,是整
: 個聯盟都很好,這樣的特質、能力其實很有價值,但這樣的價值,不會是成為好打者的唯
: 一要素」。
: 丹尼爾解釋,作為一名打者,由3要素組成,分別是Contact能力、揮棒速度和出棒決策,
: 要兼顧三者並不容易,「我們可以看到整個聯盟的出棒率其實很高,這也導致保送很少」
: 。
: 丹尼爾強調,這並非不好,「我們聯盟出棒很多、也很多人能確實擊球,但很常在淺球數
: 時擊出很多軟弱擊球,很多打者都有這樣的趨勢,這並非不好,這顯示他們有很好的Cont
: act能力,才有辦法打出這樣的球,不過,想要更上一層樓,在選球上是必要做得更精細
: 」。
: 丹尼爾指出,「適時捨棄一些自己的Contact能力,進而追求些更有傷害的擊球,會是不
: 錯的辦法,這就是我常跟我們球隊打者講的,兩好球前盡可能把球打快打強,『揮棒落空
: 是可以接受的』,漸漸的選手更敢全力出棒,從中獲取自信,這其實跟練習沒什麼關係,
: 比較偏向心理層面」。
我不是很同意這篇文章的說法
所以即便可能被噓爆 依然要分享個人一點看法
首先 追求所謂的Contact 並不是要求碰到球就好
真正的Contact 應該指的是確實擊中球心的能力
整個中職 Contact能力的代表 沒錯 就是統一的陳傑憲
不管投手投的是高是低 外角內角
四爺他就是有辦法盡他最大努力 讓球飛過或穿過內野手的守備
也就是俗稱的打洞(帕康)
丹尼爾其實他說的也沒有錯 不過我覺得並不適用中職球員
用在大聯盟那些怪物身上 Contact相形之下真的沒那麼重要
很簡單的道理 投手投出一樣的球
大聯盟那些怪物 不用擊中球心 甚至只要擊中球的80% 球就輕易過大牆
但對中職球員來說 有些球員即便擊中100%球心 還是被外野手接殺
這點從擊球初速就可以明顯看出落差 台灣球員和大聯盟球員 真的落差太大了
除了張育成 吉力這種較接近大聯盟素質的球員 可以套用這理論
其他人首要之選 絕對還是做好Contact才是最適合的
板上球迷年齡不大 很多人沒有看過以前的中華隊
有空的人可以去看一下1999年的亞洲盃
以前的中華隊 是多麼令人絕望 連球都碰不到 是要開啥強振
現在的中華隊 雖然打擊還是讓球迷不滿意
但是對我而言 中華隊的打擊 真的進步非常多了
我完全可以理解 年輕球迷的想法
沒有經歷過以前中華隊的爛 當然很難珍惜現在中華隊的好
簡單舉個例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ikcCUzeMnY
12強的朱育賢 他的身體素質在中職應該可以算炮了
但如果那球 朱育賢是用強力揮擊的模式
真的還能穿過內野成為安打嗎
至於大家說如果大家都追求Contact 怎麼還出現一堆鳥飛鳥滾
鳥飛鳥滾只是沒做好Contact的結果 不代表追求Contact是錯誤的
況且棒球本身就是一項高失敗率的運動
不是說打者你追求Contact 擊出的球就都能擊中球心
棒球那麼簡單的話 早就一堆台灣人上大聯盟了
除了三四棒之外 其他人你叫他們犧牲Contact去增進Power
這種做法就好像叫坦克去加強攻速一樣奇怪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