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創建LamiGirls之前的Lamigo桃猿球團,剛從高雄搬家到桃園兩年,而在2011年(
剛搬家的那年)、2012年都拿下了季冠軍,2012年更拿下總冠軍,然而這兩年的主場進場
人數卻僅有2281人、2280人──還低於聯盟平均數字,票房也在2000萬元上下。而2013年
Lamigo桃猿創建LamiGirls並開始使用「猿風應援」,主場平均進場人數一下增加到5902
人,然後從2014年開始,桃猿隊主場進場人數開始超越聯盟平均,甚至超過聯盟的人氣王
兄弟隊成為票房冠軍。
事實上桃猿隊藉由本質迷所詬病的「歪風」,不單讓自己主場的進場人數增加,這些實驗
出來的可行模式,也讓聯盟的其他球隊有範例可以依循。雖然整體的進場人次漲幅並不大
,但實際上卻因為包括正妹啦啦隊、周末趴等「加值服務」,讓球迷願意付出更高的票價
看球。
就以Lamigo桃猿為例,2012年主場場均進場人數2280人、當年總票房收入約2000萬元,
2014年場均進場人數來到6241人、年總票房收入卻突破了8000萬元──因為票價漲了,且
因為猿風應援的「加值服務」發酵,該年球場周邊商品的銷售約等於票房收入,如果加上
當年桃猿隊成功進軍總冠軍賽的票房和周邊商品銷售的數字,Lamigo在2014年成功創下了
主場營收破兩億元的數字。
2014年和2012年同樣奪下總冠軍──這是本質迷認為一支職業球隊的終極任務吧,但球團
的營收數字卻差了10倍,如果當年Lamigo桃猿聽從本質迷的意見,在2014年將整套在2013
年已經經營出結果的「猿風應援」廢止(2013年桃猿隊並未能進軍總冠軍賽、完全可以入
本質迷所定的「職業球團沒好好讓本質的成績提升」這條罪),那還會有後面幾年讓自己
和聯盟各隊共好的票房成績嗎?
其實「本質迷」的看球方式,已經扭曲了「看球樂趣」這件事。對部分本質迷來說,看球
賽就是要看出球隊和球隊之間的實力高下、球員個人和個人之間的球技差距,因此開始在
數據上斤斤計較,發展出著重於四壞保送的上壘率數字、甚至因為攝影機的進步開始研究
投手的球轉速對於壓制打者產生的影響。而這些數字確實和球隊勝負、球員球技有很大的
關係,問題是,這些「要素」根本沒辦法在球賽現場被看出來。如果球團真的按照本質迷
的想法,朝這個方向去強化球隊,或許真的可以打出很好的成績,但是不是能以此吸引球
迷進場、增加票房收入呢?
也就是說,就球賽本身而言,本質迷的利益和進場看球的球迷利益並不相同,球迷要的是
一場精采的球賽,享受一下球場氣氛,而不是本質迷那種「球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