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hsuans (大豆)
2024-11-20 22:48:50※ 引述《eetug (eetug)》之銘言:
: 這次我們複賽是全客場,我覺得算是小小優勢
: 1.先攻 如果輸的話有機會省1局的牛棚
: 2.如果是被對手再見的話 只要不是全壘打
: 那我們就只是輸一分,比TQB 相對優勢
: 3. 這屆中華隊比較偏打順風球,如果能先得分
: 防守感覺比較放的開
關於所謂的「主場優勢」,台灣在複賽究竟有沒有優勢或劣勢
我看了一篇美國討論主場優勢的論文
本文很長,所以整理主場優勢的幾個關鍵因素,基於Matt Swartz的研究:
大聯盟的主客場勝率大概是54-46,也就是差了8%
這個數值在近百年的歷史中相當穩定。
1. 舒適感與熟悉感
早期局數表現優勢:主場球隊在比賽的前幾局(特別是第一局)表現更好,說明主場優勢
與球員對場地的熟悉度有關。
熟悉場地特性:主場球員更了解球場的特性,例如草皮的彈性、外野牆的反彈特性等,有
助於進攻與防守。
投手的適應性:主場投手對本壘後方的背景(batter’s eye)和投手丘的熟悉程度有助
於提升表現。
2. 心理與觀眾效應
觀眾支持:主場觀眾的歡呼可能鼓舞主場球員或對客場球員造成壓力,特別是在比賽的關
鍵時刻。
裁判偏向:裁判可能在邊緣判決中稍微偏向主場球隊,例如更容易判定主場打者被觸身球
或好球。
3. 旅途與疲勞影響
客場球隊的疲勞:長途旅行可能導致客場球隊的疲勞和表現下降。
中場比賽的優勢:系列賽中,主場球隊在第二或第三場比賽中優勢更明顯,可能與客場球
隊的持續疲勞有關。
4. 統計上的特定優勢
進攻端的優勢:
主場打者的 全壘打率 和 被觸身球率 更高。
主場打者的 在壘率(OBP) 和 打擊率(BABIP) 高於客場打者。
主場球隊更擅長利用球場特性進行攻擊,例如三壘打數量更多。
防守端的優勢:
主場防守球員更少失誤,且更容易完成雙殺。
主場球隊在對抗飛球或滾地球時表現更佳。
跑壘端的優勢:
主場球隊的 盜壘成功率 明顯高於客場球隊。
5. 隊伍差異
雖然大多數球隊的主場優勢相差無幾,但科羅拉多洛磯隊因高海拔球場的特殊性,表現出
顯著的主場優勢,這被認為與球場環境的極端差異有關。
6. 系列賽與比賽類型
距離影響:旅行距離越遠,客場球隊的劣勢越明顯。
比賽類型:
分區內比賽的主場優勢較低,可能因為兩隊對彼此的球場較為熟悉。
跨聯盟比賽的主場優勢較高,特別是 DH 規則對美聯主場有更大影響。
(本文是2009年寫作,國聯仍然沒有DH)
這些因素共同解釋了主場球隊如何在心理、身體和策略層面獲得優勢。
作者:
lity3426 (Pleiades)
2024-11-20 22:52:00可是這次的票都是一日票耶
日本人大部分應該也是會幫我們加油除了對日本 主場優勢應該都是我們會佔比較大
簡單說 無法證明後攻是否有利因為後攻會跟主場的其他因素掛勾在一起
作者:
zxc70227 (第一考不上)
2024-11-20 22:58:00這次台灣在兩場先攻的比賽也都拿下勝利,主要還是台灣對大巨蛋非常熟悉,即使是名義上的客隊,實際上就是主隊
作者:
eetug (eetug)
2024-11-20 23:04:00主客場優勢一定都是地主隊拿走,有差別的也只有先後攻,東京巨蛋不管怎麼坐一定9成以上是日本人,畢竟要球迷在上班日請假出國實在太硬了,而且票也不見得搶得到你一日票還是會影響票房啊,要日本人中午請假 或是中午看轉播,基本上很難,也一定被幹死,我們也是5天都巨蛋 晚場,這個很好理解,怎麼可能有主辦國排自己人 午接晚,對吧
作者:
bill0205 (善良的小孩沒人愛)
2024-11-20 23:11:00主客在短期國際賽不適用吧 主辦國無論主客必定比其他國家熟悉主客最大差別也覺得是突破僵局
作者:
SlamKai (Calm Violence)
2024-11-20 23:14:00我們複賽沒有晚接午這種待遇 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但日本人不會特地看台委還有台美戰,基本會看還是該國球迷較多,可能是當地居住或者旅遊觀光客?
我們去那邊無論先還是後,都不是自己家,都是客場啊!
作者:
goury 2024-11-20 23:59:00日本固定晚場原因,之前賽事不是都說是配合轉播嗎?
作者:
pimachu (Hail ob'_'ov)
2024-11-21 01:05:00所以wbc排午場的到底是哪個絕世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