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遍原文下的推文
我發現很多人在說棒球時是以「正規場地、標準球棒、手套、正規棒球,高質高速的投球、全身協調佳的守備之類的」為標準的
但一說到別的運動,標準就突然放低了
比方說高架橋下沒維護的破碎籃球場,砸板100次丟進一次的三分球、踢寶特瓶鐵鋁罐練球感的足球,牆壁上畫個框當球門、渾身煙味的地下室撞球館、學校體育室橡膠快要脫落的乒乓球拍、羽毛快被拍光的還有拍頭快飛出去的羽毛球等等等......
用一樣的標準來說
我們以前打棒球的門檻也不高啊XD
隨便撿一根粗木棍,報紙或是考卷揉一揉膠帶綑起來,然後跑到田徑場草皮上就可以玩一場簡易棒球了。
要進階一點,樂樂棒的器材也不貴,而且一樣可以飛超遠,危險係數不高,上手也不會太難,我覺得很接近真實打棒球的感覺了。
不然按照原文下面推文許多人對「門檻」的標準,來說,籃球就是要室內木質標準場,然後不能隨便用那種教學用的塑膠球、足球就是要正規足球場地(台灣現在甚至沒有真正的正規足球場?),然後找到兩個標準球門、守門員手套,湊滿22個人對戰......
棒球贏了大家很開心想捧起來很正常
但不能雙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