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人聊天時,提到這筆情蒐經費,想起從前選手要靠「實況野球」遊戲來了解對手球
路的年代,我感慨環境的進步,也很慶幸,幸好這次成績很好,如果預賽就被淘汰,以現
在的情況,體育署肯定會被立委罵到爆,之後情蒐的經費恐怕會被砍到最低,大概還會出
現「網路那麼發達,隨便都能找到影片,幹嘛編那麼多預算!?」之類的言論。
但對方直接回一句:「撥了錢,沒有成績本來就該被罵。」
真不知道是我的標準太低,還是對方的標準太高,我開始看棒球是1992巴塞隆納,那時是
台灣棒球最接近金牌的一次,之後開始下滑,經歷多次期待→失望,我現在的心態已接近
不期不待,不受傷害。當新聞爆出什麼培訓問題、設備問題、福利問題,我會罵政府的不
作為,但對成績,我已經不在乎,最多就是感嘆我們已跟不上世界的水準。
但這次聊天,我才發現原來還是有不少人,認為經費投入和成果產出一定要成正比,哪怕
這投入只是應該的基本投入,也要求有超出基本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