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12強賽,最讓我感到驚艷的是台灣教練團對投手的調度
該換就換,毫不猶豫,換投時機幾乎是超過100分!!!!!!
除了陳柏清因為種種原因,臨時扛下對日本的消化試合先發之外
也不會頻繁過度使用投手
這次可以說是我看台灣參加各種國際賽事以來
第一次讓我覺得自己對換投的想法比教練團的實際調度還要保守
不過隨著賽事結束,有些原本需要保密的資訊開始浮現出來
例如響尾蛇球團對玉米的單場75球限制,還有預賽和複賽最多只能各出賽一場
還有我本來以為國內球團對於選手不會有特別的限制
沒想到原來富邦對張奕也是有單場用球數的限制 (不過在冠軍賽就違背限制了 XD)
不禁讓我想說,會不會除了這兩位之外,其實還有很多位投手也是有使用上的規則?
限制投手的用球數和出賽數、出賽頻率等等,其目的是為了保護投手(球團資產)的健康
但對台灣隊的教練而言,這些限制一定會影響到調度的彈性,這基本上應該算是缺點
然而以往台灣常常被詬病之處,就是好用就一直用
名氣大或是表現好的選手,教練會一直讓他們頻繁出賽
導致某些選手要吃很多局數,有些選手教練不敢用,甚至出賽數掛零
而先發投手甚至後援中繼投手如果投得好
教練也很愛偷局數,結果常常偷局數偷到最後丟分數
如果各球團對於旗下選手都設下了使用上的限制
那國家隊教練在調度時應該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過度使用投手和偷局數
從這個角度來看
各球團對於投手所設下的限制,對於國家隊教練的調度好像也不單純是個缺點
搞不好是利遠大於弊? (畢竟限制太誇張的,應該不可能會被選進代表隊)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