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支付一時爽 道奇未來十年一直延遲一直爽?
2024-12-10 07:00 聯合新聞網/陳光立
洛杉磯道奇隊與大谷翔平在2023年12月達成一項歷史性簽約,為期10年價值7億美元的破
紀錄合約,以破紀錄的方式償還,也就是高達97% 採延遲支付。這其中有兩層意義,一是
有無可能以大量延遲支付組建超級球隊,二是有無稅務方面疑慮。
無論如何,洛杉磯道奇隊此舉掀起千層波浪,外界尤其是媒體、球迷均大聲譴責不公,認
定造成聯盟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走勢。實際上,長年關注大聯盟的朋友都知道,延遲支
付絕非道奇隊首開先例,從辛辛那提紅人隊、華盛頓國民隊到紐約的大都會隊,至今每年
仍有延遲支付的薪資發出,包括道奇隊十幾年前,也是以同樣方法簽下名聲顯赫的拉米瑞
茲(Manny Ramirez),只是大谷翔平罕見是支付的比例過高,原因不外乎是這位球星產
品代言滿檔,一年光拍廣告就可進帳超過6000萬美元。
對大谷來說,這一點都不委屈,反而透過妥協讓球隊簽來任何一位可用之兵,爭奪世界大
賽冠軍寶座,他說:「這(延遲支付)絕對值得,渥特(Mark Walter)、弗里德曼(
Andrew Friedman)等說過,要組一支最強的球隊,結果我們贏下世界大賽。從這個意義
上來說,我們兌現對彼此的承諾。」也因為騰出的大量薪資空間,才得以砸5年1.85億美
元
找來兩屆塞揚獎得主史奈爾(Blake Snell)。大谷還表示:「我知道道奇隊正翻新球場
硬體設施,投入資源以簽下其他人。得知每個人都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將道奇隊推到高峰
,我感到非常滿足。」
不過,延遲支付並非奪冠主因,棒球營運總裁福里德曼絕非用「先打球、後付錢」掌理球
隊,否則其他開先例的隊伍,早就已經登頂奪冠。況且,這是延遲並非免費,美聯社報導
就披露,從2028年到2046年間,道奇隊得付七名球員一共超過10億美元薪資,分別是:史
密斯(Will Smith)、艾德曼(Tommy Edman)、史奈爾、弗里曼(Freddie Freeman)、
貝茲(Mookie Betts)大谷翔平、賀南德茲(Teoscar Hernández),其中大谷佔了約三
分之二總金額,弗里德曼解釋:「除了大谷,其他延遲支付都在正常範圍內,很多球隊都
有類似操作,只是大谷的金額太高、太與眾不同。」人們不滿原因,均產生自對制度的誤
解,譬如一般球迷以為大谷翔平薪資是200萬美元,實際應認定是4600萬美元。
若某球員2024年薪水延遲支付,無論到2030年、2040年還是更久,所屬球隊都需在2026年
7月前打入實際金額保存,直到支付手續完成。這意味著,2026年7月前道奇隊得掏出約
4600萬美元,即使大谷等八年後才拿錢。進入2027年7月,球隊還需為2025年的薪資做同
樣一件事,依此類推。現值(Present value)是重要數字,能比較延遲和沒延遲支付的
約。
按現值計算,道奇隊依然支付巨額薪資。史奈爾日前簽下的5年1.82億美元中,包括6600
萬美元延遲支付、5200萬美元簽約金。根據棒球奢侈稅系統計算,他合約現值1.57億美元
,年均3140萬美元,其經紀人波拉斯(Scott Boras)說:「史奈爾不是因為別隊無延期
支付而被搶走,是他自己要去道奇隊,其實我們收到更可觀的報價。」弗里德曼解釋,延
遲支付是加分、但不是完整的談判策略,他說:「它只是一個槓桿,當談約中遇到僵局時
,確實幫助我們完成最後一里路。」
延遲支付未來是否會被禁?各派說法不一,大聯盟辦公室希望減少各隊帳面的長期債務,
球隊老闆對這一套存廢並不在意。一位要求匿名的高層表示,約有四到五位老闆反對延遲
支付,其中一人是續約大谷不成的洛杉磯天使隊老闆莫里諾(Arte Moreno),他反對道
奇隊跟大谷建立的高額延遲支付,至於其他人觀點僅是稅務考量。對老闆來說,如何管理
這筆未來的薪資有一定選擇權,包括拿來進行轉投資,道奇隊老闆渥特的全職,就是全球
投資公司古根漢集團(Guggenheim Partners)共同創辦人,用錢賺錢對他輕而易舉。
乍看之下,延遲支付似乎是頂級球星和財力雄厚球隊的籌碼,因為大牌選手日入斗金不缺
錢,延期拿薪水不痛不癢,而大市場球隊則更容易簽下這些人壯大自己。道奇隊的現金流
,使他們能以小球隊難以模仿的談薪創意揮灑,並不是每一隊都能輕鬆給史奈爾5200萬美
元簽約金,以交換6600萬美元的延遲支付。不過,仍可能有財力弱的球隊玩同一套,譬如
道奇與艾德曼的約,是把7400萬美元薪資三分之一延遲至2044年支付完成,此舉顯示這非
傳統的合約結構也適用一般球員。
最終,談薪本來就是要靠手段,運用體制內的規則,達成建軍奪冠的目的,假設道奇隊可
將延遲支付玩到如火純青,其他隊伍也並非無法比照辦理,聯盟各隊都有賺錢獲利,與其
花時間去指責大市場球隊灑錢,還不如研究一下為何其他球隊荷包滿滿,卻不願意花錢補
強提升競爭力。
https://udn.com/news/story/122629/8414323?from=udn_ch2cate7227_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