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 《bonbon315 (BC)》 之銘言:
:
: 台灣沒有注音前 是怎麼學中文ㄉ
:
: 之前問我爸他說就跟著老師唸 唸會的
:
: 可是照理說這樣不是會有很多鄉音或偏差嗎
:
: 應該還是有個標準在吧?
:
: 還是就是為了有標準才出現注音的
:
:
1.讀若法和直音法
簡單來說就是用同音的字或者類似音的字
2.後來到魏晉時期發明反切法
用兩個字來當一個字的注音
上字取音,下字取韻
例如幹
就是標註為古案切
從魏晉之後反切法還有很多演變跟進化
不贅述
大概知道就好
知道這個對人生也沒什麼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