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家熱烈討論國高中的國文課
我想到的馬上就是美國女孩 我進戲院看了兩次
第一次被完全擊中在座位上哭到快暈過去
第二次挑了導演來映後的場次 一邊哽咽一邊提問
不過導演自己那時候講說她其實頗為驚訝
她覺得這部片是有關她個人獨特成長經歷的故事
也主要是在講她和媽媽之間的衝突以及和解
這都是很私人的東西 為什麼會引起如此大的共鳴
記得她還說 每一篇觀後感都寫超長 好像作文比賽
而這題我可能有答案 但會是個不願面對的真相
片中主角 也就是導演本人 從美國回來台灣唸國中
在美國她可是 straight A 的學生 結果回來台灣
聽不懂國文老師在上什麼木蘭詩的類疊和排比
然後就因為國文成績很爛 被同學叫做美國女孩
之後被老師派去演講比賽 因爲想幫她跟媽媽和解
還被同學直接當面嗆說 國文那麼爛憑什麼參加
還有數學根本跟不上 所以考不及格 差一分打一下
哭著說我又不是沒有唸書 這是我的第一個哭點
後面那些比如去馬場看馬 還有媽媽掏耳朵之類的
我當然也都有哭 但還是對學校這段反應最大
(還有「妳不是美國人嗎,為什麼要補英文」之類)
總的來說 雖然導演會覺得這是自己的故事
是年幼就面臨東西文化差異的而衍生的種種衝突
然而事實是 我們這些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小孩
也同樣對於當年國高中這一段 有著痛苦與不解
成績不好就是壞小孩嗎?(媽媽在家長會說的)
而且所謂成績好 考的就是木蘭詩的類疊和排比?
學這個到底對於我們的未來 有著什麼樣的幫助?
這種東西考不好 就要被嗆是美國仔?這樣嗎
題外話 我當年看完最有感的就是這一段了
數學我還有理由去說這個很重要 國文我實在無法
當年我送給陪我去看第一次的大學學弟的生日禮物
是在蝦皮買了那種非洲人祝你生日快樂的影片
我特地在裡面加了一句 「類疊和排比不能忘」
據說這種都是在非洲做生意的中國人在經營賺外快
當初接我單的那位一定覺得這都是個啥 莫名其妙
還有那個數學老師 整天都像吃了炸藥才來上課
在這種高壓環境下成長 到底是會有什麼好處?
或許妳逼了很多人因此去唸書 但這樣真的好嗎?
說實話 我現在這篇講的已經收斂很多了
我在當年看完之後 本來是想去電影板發心得文
然後把我國高中的老師每個都輪流罵一頓的
後來是覺得這樣做我不知道又要哭幾次好累 算了
我那時候是看到方郁婷跟導演的合照就會開始哭
大概過了一個月才比較平息的 就知道打擊多大
當然我不知道導演安排這些有關國文課的橋段
是否也意有所指 畢竟她後來大學唸了台大中文系
所以她對國文這一科的想法有什麼改變 我也不知
最後我要說 我只比導演晚出生四個月 她呈現的
包括 SARS 這些 幾乎完全跟我的成長軌跡重疊
或許是因為這樣 我的反應才會那麼大吧
直到現在 導演可能已經跟她媽媽和解了
我則還是沒有辦法在心裡跟當年我的老師們和解
而且現在木蘭詩 類疊排比 還有七點半考課文默寫
一字不漏背注釋這些 有從教學現場完全消失嗎?
我看是沒有吧 那是要怎麼和解啊?免談
但我還是謝謝導演把這些痛苦和不解都拍出來
希望能讓大家回顧之餘 能一起思考這些東西
最後補充 那位學弟的生日又到了
我今年要送的是小珍奶的簽名球 他一定會很開心
不會跟兩年前一樣 覺得學長你送這實在 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