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必勝指出,經討論,認為問題最有可能是從食物來;至於是微生物污染或毒素引起,綜合
臨床表現、疫調資料等資訊,專家想法偏向是毒素造成。先前已被提出討論的毒素「米酵菌
酸」,經考量過去文獻、臨床表現等,大家認為可能性很大,不過仍不排除下毒可能性。
食藥署已帶回35種食材、病人檢體展開檢驗,王必勝表示,要檢驗米酵菌酸須要標準品,目
前食藥署、台大醫院、榮總已展開訂購,預計下周會送到、可以展開檢驗。明天司法相驗解
剖,則包含農藥等其他毒物都會檢驗,不會只鎖定1項毒物。
若此次確認為米酵菌酸造成,即為國內首次米酵菌酸造成的集體食物中毒事件。
==
米酵菌酸相當罕見,是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產生的毒素,常見於河粉
、米線、玉米粉製品、木耳等發酵食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產生,高溫烹煮也無法消除。
致死率可能高於40%,快則在症狀發作一天之內造成多重器官衰竭。
而仙人掌桿菌產生的毒素,則常導致嘔吐、腹瀉兩種症狀。嘔吐型多半是因為米飯類製品放
置室溫過久造成污染,6小時內就會浮現。肉類產品導致的腹瀉型,潛伏期則可長達15小時,
但兩者通常都可在一到兩天內痊癒。
過去3年,全台幾乎每年都有800到1200人是因仙人掌桿菌而食物中毒,但至今沒有人因此身
亡。食科專家認為,仙人掌桿菌的毒性相對沒那麼強,米酵菌酸的可能性較高,這也是後續
調查要釐清的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