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到2021年作為監督率領軟銀隊並五次奪得日本一的工藤公康,一直以來堅持著「監
督是中間管理職」的理論。
現在工藤先生除了擔任棒球解說員,還負責指導成為職業高爾夫球手的長女等,過著忙碌的
生活。通過擔任監督的經歷,他的思考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一變化的契機是在擔任監督的第二年。
「2015年我成為軟銀隊的監督並奪得日本一。然而,第二年球隊實力並未下降卻以第二名收
尾,我反省這是由於自己的驕傲。」
所謂驕傲,是指在第一年奪冠後自信滿滿,對教練和選手們只是一味地要求「按照我的方式
來做」,缺乏雙向溝通。
「我徹底重新審視了自己在球隊內的定位。結果發現,監督並非絕對的領導者或大型組織的
長官,而在公司中,只不過是一個『中間管理職』。」
根據工藤先生的說法,擔任監督的時間最多也只有10年左右。決定長期組織戰略的是球隊的
老闆、會長和社長。
「我只不過是現場的負責人。雖然會提出意見,但我只是球隊這個拼圖的一塊。為了實現球
隊提出的奪冠目標,我需要與教練和訓練員合作,為比賽做好準備。我發現,我的角色是讓
球隊按照我的意願運作起來。包括監督在內的組織核心人物,如果能不搞派系鬥爭,朝著同
一個方向迅速做出決策,那麼現場就會變得越來越活躍。」
工藤先生經過苦澀的經歷,徹底改變了與教練和選手們的相處方式。
「當我直接指示『這樣做吧』時,教練會回答『好的』並指導選手,但理解的深度並不夠。
但是,當我向教練詢問『怎麼做才好呢?』時,教練會反問『監督您的意見呢?』,當我說
『我想這樣做』時,教練會提出『那麼這樣的練習如何?』的建議。通過這樣的溝通,教練
對目標的理解更加深入,對選手的指導也更加準確。」
「如果大家對目標有共同的認識,就能形成循環型的組織,球隊也會變強。」
當被問到是否有復出擔任監督的可能性時,他笑著說:「如果有邀請,我會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