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原po文章內推文
保養品的有效成分分子大都很小,如常見的維他命C、熊果素、多酚類,分子量都
不到500,原po說的那些大分子如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界面活性劑,本來設定就
不是要進到皮膚內。細菌大小是微米級,小分子是奈米級,2者差1000倍,拿來比
較推論,並不合理。
保養品不能宣稱療效,但不代表沒有效,過往的藥用妝品成分:麴酸、傳明酸、熊
果素等美白成分都放寬到一般保養品能使用,總不會歸在藥品時有效,變成保養品
就無效吧? 敘述模糊也有可能是要規避罰則的關係,原因就是不能宣稱療效。
實驗數據我通常會分3個等級來看,假設每個實驗做出來都有效
1.人體實驗或動物實驗:通常會用儀器或安慰劑來減少受測者主觀認知造成的誤差
,有效的話最為可信
2.細胞實驗:實驗時沒有皮膚屏障,比起人體動物實驗,當真正塗在皮膚上時,有
效的機率打折
3.桌上實驗:實驗時沒有皮膚屏障也不用進入細胞內,所以塗在皮膚上時,可能無
效。如抗氧化的DPPH實驗、美白的抑制酪胺酸脢實驗。
其他
加防腐劑的保養品比沒加的安全、醫美診所和美容所的東西並不會比開架式的專業
這些其實過往討論很多了
一點淺見!
※ 引述《VanHorn (范小洪)》之銘言:
: 鍵盤保養品研發人員 想簡單說明幾件事供大家參考
: 很多東西可能大家分開來看會比較容易懂
: 1.化妝品/保養品的定義
: FDA defines cosmetics as "intended to be applied to the human body for
: cleansing, beautifying, promoting attractiveness, or altering the
: appearance without affecting the body's structure or functions
: 化妝品為不可改變人體皮膚結構和生理功能之清潔 美容等產品
: 反思*保養品聲稱美白去斑等功效的真實效果非常有限
: 2.人的皮膚細胞
: 表面由十多層死掉的角質細胞堆疊而成 皮膚孔洞大小約為50個奈米
: 而化妝品原料分子幾乎都遠大於皮膚孔洞大小難以進入
: 反思*若皮膚可被輕易穿透滲透 人就很容易被細菌等感染死亡
: 3.美容產品是消費財/衝動財
: 所以需要大量行銷去推動購買慾
: 精美的包裝/明星代言/聳動的廣告
: 商業行為模式必需要有便利的大量生產保存銷售方式
: 反思*保養品需要防腐劑才可便利生產保存使用
: 安全性&致敏率存疑
: 4.大牌子的明星專利成份
: 大牌子的明星成份
: 通常都不是產品整個配方中起到最有功效的成份
: 但是是非常好的行銷武器
: 5.產品有沒有效果的定義?
: 前面已說明化妝品明文規定不可改變皮膚的構造和生理機制
: 再者化妝品不是藥 在臨床試驗上當然就不需要像藥這麼嚴格
: 大多數化妝品的廣告會提供細胞實驗的圖和數據(美白&去斑)
: *反思 在細胞實驗沒有角質層阻擋 效果通常都不錯
: 或是已文字敘述經醫生推薦或是人體實驗有效
: *反思 敘述糢糊或數據其實效果不明顯
: (舉例 黑斑改善5%算是有效 但肉眼幾乎看不出差異)
: 在化妝品原料中其實很多有在歐洲皮膚科醫學雜誌等一些journal
: 發表實驗和結果 但這一般消費者看不到也看不懂
: 等於是業內人看的 (但我想一般業內人也不會去看)
: 效果的好壞不是單純看數據就可看出的
: 6.不同通路產品效果是有差別的
: 仔細去分 開架式/專櫃的產品為一般日化消費品
: 美容院/醫美診所/醫院的產品為專業或治療品
: 一般日化消費品已安全為首要
: 專業或治療品就以效果為主
: *反思 但通常效果也扮隨著刺激性或副作用
: 如用酸類會導致皮膚變乾 雷射過頭會反黑(通常取決於皮膚膚色)
: 所以不應該把不同的產品混在一起看 使用前更應看清楚說明和做好功課
: 7.一般保養請做好基礎清潔和保溼
: 有保養的皮膚基本上都會好於沒保養的
: 不要把保養品功能神化即可
: 慎選產品 勿盜聽塗說 多做功課再購買
: 資訊透明公開時代 消費者和商家都要一起進步才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