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正確選擇無致痘性無致粉刺性的化妝保養

作者: medream (sayaki)   2017-04-11 21:51:30
是否已讀取發文須知並詳閱版規(Y/N):Y
最近很多網友在開始挑選各類防曬產品,常常也會擔心致粉刺性的問題,
大家往往會上網查成分,或者是問其他網友使用的經驗,
但到底什麼樣的成分會致痘或者致粉刺呢?
大家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學習一下吧!
網頁圖文好讀版:
https://www.medpartner.club/acnegenic-comedogenic-myth/
粉刺是許多朋友長年的困擾,有關粉刺的預防以及治療,
我們在之前已經寫過多篇文章介紹,其中也提到一些可使用的成分:
https://www.medpartner.club/acne-prevention-treatment-retinic-acid-azelaic-acid/
在臨床上,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成年之後的粉刺、青春痘問題,
可能是因為化妝品、保養品使用不當造成。
在國內的化妝品成分資料庫內,也可發現常會標註「致粉刺性」的危險程度。
但真的有所謂「致痘性」和「致粉刺性」的成份嗎?
或者真的避開「致痘性」「致粉刺性」的成分,就真的能不長青春痘和粉刺嗎?
事情絕對不是憨人所想的那麼簡單啊!
首先你要知道,這些資料庫是怎麼決定哪些成分會「致粉刺」的。
》「致痘性」和「致粉刺性」成分是怎麼被檢驗、評估的?
化妝品業到底怎麼評估什麼成分會致痘或致粉刺?
最簡單也最直觀的方式,就是做動物實驗。
以往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兔耳實驗」。
也就是抓一些實驗用的兔子,把某個成分抹在兔耳朵上,
然後觀察兔耳上的毛囊接下來的組織學變化。
如果兔耳接下來產生接近青春痘的組織學變化,這個成分就被認為有「致痘性」。
如果產生接近粉刺的組織學變化,這個成分就被認為有「致粉刺性」。
But,兔耳最重要的就是這個But
第一,兔子的耳朵不是你的耳朵,那只是模擬接近人體狀況的方式。
第二,抹上去的是某個「單一物質」,但實際用在你皮膚上的是多成分的混合物。
第三,已經修法規定 2019 年之後台灣不能在化妝品產業使用動物實驗。
所以即使在兔耳上沒發現長痘痘或粉刺,也不代表在你臉上就不會長。
這種指標僅能「參考就好」。
但要如何知道某個產品對你是否會致痘或致粉刺呢?
》要如何知道這個產品對你是否會致痘或致粉刺?
http://imgur.com/mnkNam9
因為不同的產品,會有不同的成分組成、濃度、劑型、酸鹼值、
接觸時間、使用方式、還有你自己的膚質狀況等等因素交互影響,
所以仿間很多的產品宣稱自己的成分「不致痘」或「不致粉刺」,
這種說法大家其實看看參考就好。
或者大家去看一些化妝品成分資料庫,
一個一個去檢查自己使用的成分是不是「致痘」或「致粉刺」也沒太大意義。
舉個例子,很多網站會說凡士林有「致粉刺性」,
但實際上,工業用等級的凡士林跟醫藥化妝品用等級的凡士林,
導致粉刺的程度就差很多!
另外,你薄薄擦一層,跟厚厚擦一層,結果也差很多。
還要考量你自己皮膚的狀況,很乾的人跟很油的人擦了,結果也會不同。
目前比較有意義的檢測方法,只有「自行測試」。
》自行測試產品是否對自己有致痘性或致粉刺性的做法
這個道理跟臨床上如何檢測你是否對某個物質過敏的概念是完全一樣的。
如果你擦了某個東西,皮膚就開始又紅又癢,
接下來你就停止使用這個東西,觀察一下,如果就真的不紅不癢了,
這時候你還不能確定這的東西就是兇手。
你必須「再一次」使用,如果真的又發紅發癢,那就 bingo 恭喜你對這東西過敏。
青春痘和粉刺的成因很複雜,
因此不一定會因為你「接觸了」某個物質就「一定」會導致某個結果。
希望大家有空再回去看一下痘痘粉刺全攻略,理解一下成因:
https://www.medpartner.club/acne-pore-treatment/
一般來說,成分偏油,或者是乳霜類的產品致粉刺的機會比較高,
但實際上,你可以照著以下的方法做看看。
標準測試致痘性與致粉刺性的做法是:
1.跟商家索取試用品,或購買小包裝。
特別是比較偏油或乳霜類的產品,特別需要這麼做。
2.測試建議在耳前臉頰的一小塊區域,按照產品上的建議使用方式做使用。
3.觀察一個禮拜,如果都不長粉刺也不長痘痘,那你大概就可以安心使用了。
http://imgur.com/T8sp0ig
其實許多化妝品保養品的「宣稱」,真的就是看看就好,
網路上網友們的回饋意見,也就是「個人」對某個產品的使用經驗,
實際上一定是要自己實際測試,才能知道到底自己是不是適合某個產品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