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是非常普遍的皮膚疾病,許多版友也都曾被醫師診斷患有濕疹。
但是這些人也同時有很多疑問:
為什麼明明皮膚極度乾燥(誤),都脫屑了還說是濕疹?
怎麼上次發紅發癢也是濕疹?全部都說是濕疹就好啦!
其實還真的是這樣沒有錯,因為濕疹是定義很廣的皮膚疾病,
皮膚會發炎、紅腫、組織液滲出、脫屑皮膚疾病,都可以算是濕疹。
可是症狀表現這麼多,要怎麼好好治療呢?
如果不想要皮膚濕疹,又要怎麼預防呢?
今天團隊就要來告訴大家,濕疹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還有濕疹的治療以及預防的關鍵到底是什麼!
如果有更多疑問也歡迎推文提問,我們都會再整理回答的~
網頁圖文好讀版:https://goo.gl/iodzzh
正文開始:
濕疹是個發生率極高的皮膚疾病,許多人都曾經被醫師診斷過濕疹。
但很多人都帶著一個疑惑:
「為什麼上次手上起紅紅癢癢的小水泡,醫師說是濕疹,
這次手肘出現乾乾脫皮發紅的症狀,醫師也說是濕疹?
到底這醫生是不是庸醫啊?
我不管哪裡紅、哪裡癢、哪裡濕、哪裡乾,醫生通通都說是濕疹,
然後就開藥膏給我擦,這樣對嗎?」
其實這樣講的醫師並不真的是庸醫啦,而是濕疹這個疾病,
其實是一個很廣泛的定義,舉凡異位性皮膚炎、
https://www.medpartner.club/atopic-dermatitis-care-cure/
接觸性皮膚炎、汗皰疹、
https://www.medpartner.club/pompholyx-cause-care-treatment/
脂漏性皮膚炎等等,
https://www.medpartner.club/seborrheic-dermatitis-care-treatment/
這些會讓皮膚產生發炎、紅腫、組織液滲出、脫屑症狀的皮膚疾病,
都可以算是濕疹,臨床上皮膚炎跟濕疹也常是兩個互換的名詞,
這也難怪大家被搞得七葷八素了。
今天跟我們一起花三分鐘的時間,
這次我們會讓你徹底搞懂醫生在講的濕疹到底是什麼?
以及濕疹到底應該要怎麼樣治療、保養以及預防才對!
廢話不多說,我們開始上課囉!
《濕疹為什麼叫濕疹?為什麼明明看起來超乾還是濕疹?》
濕疹在一般被認為上指的是「非其它疾病」造成的表皮及真皮發炎。
這樣講大家可能還是有點模糊。
會叫做濕疹,其實是因為在顯微鏡底下,
濕疹的組織切片中可以看到表皮層出現很多發炎細胞聚集,
在表皮和真皮之間導致一些空泡變化,這時候在組織內可以看到一些小水泡,
在皮膚表面看到的會是紅、腫甚至是滲出一些組織液,
看起來比正常的皮膚還要濕的狀態,這個時候就是標準的急性濕疹變化。
這也是濕疹被稱作濕疹的主要原因。
但濕疹並不會只停止在急性期的狀態,隨著反覆的急性濕疹發作,
角質的代謝會越來越不正常。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在保濕教學的文章中就有提到過,
https://www.medpartner.club/moisturizing-care-introduction/
當皮膚發炎時角質細胞的代謝會出問題,
天然保濕因子跟生理性的脂質沒辦法順利產生,
角質層會更沒辦法抓住水分變得更乾。
而濕度不足的角質層就無法正常代謝,
因此會變得越來越厚,也容易出現整片的脫屑。
https://imgur.com/w52i89P
在這個階段皮膚會看起來稍微增厚,顏色則是淡紅色至紅色,
有時會伴隨著一些皮屑的產生,
這時就算是亞急性濕疹(Subacute Eczema)的狀態。
隨著發炎反覆發生,上面這個惡性循環就會更嚴重,最後皮膚會變得不紅,
甚至是有點暗沉,摸起來比起正常的地方更厚,
有時候甚至會又厚又粗像是長繭一樣,皮屑也變得更多,
這時就代表進展到慢性濕疹(Chronic Eczema)了。
看到這,大家應該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有時候看起來明明很乾,
醫師還說它是濕疹了吧~
這樣講可能還有點抽象,我們來看看幾個實際案例照片。
下圖是一個異位性皮膚炎急性發作的嬰兒,
大家可以明顯看到紅、腫、滲出組織液的急性濕疹變化。
https://imgur.com/BydQieY
嬰兒臉上及四肢、軀幹的異位性皮膚炎急性發作(急性濕疹)。
Photo Credit:Professor Raimo Suhonen.
DermaNet New Zealand, Atopic Dermatitis, CC BY-NC-ND 3.0 NZ
這樣的濕疹反覆發作到兒童期,就可能逐漸變成亞急性的變化。
例如下面這張圖,就是異位性皮膚炎的亞急性反應,
可以看到粉紅色的皮膚變化,伴隨著不明顯的脫屑。
https://imgur.com/e7fuStO
異位性皮膚炎的亞急性濕疹變化
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Atopic Dermatitis, CC BY-NC-ND 3.0 NZ
通常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會隨著年齡增加,症狀逐漸緩解,
但有些孩子的異位性皮膚炎會持續到青少年甚至是成年期,
經年累月的反覆發作,就會出現像是下圖這樣的慢性濕疹反應,
可以看到皮膚變得粗糙、增厚,以及明顯的脫屑反應。
https://imgur.com/vGpaehn
異位性皮膚炎的慢性濕疹變化
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Atopic Dermatitis, CC BY-NC-ND 3.0 NZ
有時候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去看診時,醫生一口就斷定:
「你這個濕疹已經很多年了。」
這時請不要以為自己遇到神醫了,正常狀況下,
醫師都可以從皮膚的變化推斷出濕疹的病灶是處於哪個時期。
這些病灶的變化通常有清楚的時序性,
例如正常狀況下不太可能在嬰兒的臉上就看到慢性濕疹的變化啊~
除了異位性皮膚炎以外,之前講過常常會造成頭皮屑的脂漏性皮膚炎,
還有讓你癢到受不了的汗皰疹跟接觸性皮膚炎,其實也都屬於濕疹的一種。
因此如果你回去看這幾個疾病的文章,搭配照片一起看,
就會發現都有類似的病程進展:一開始紅腫、流組織液,
接下來皮膚越來越乾、越來越厚、最後皮膚會變得粗糙並出現脫屑反應。
搞懂濕疹為什麼叫做濕疹,以及濕疹的常見病程變化之後,
接下來要進入重頭戲:濕疹要如何治療。
《濕疹在不同時期的治療方式》
濕疹這種變化多端的疾病,醫師不只是要「對症下藥」,
還要思考到更源頭的誘發因子,以及想辦法預防持續惡化等許多面向。
在不同時期的濕疹可能代表不同的成因、不同的症狀,自然會有不同的治療方式。
在急性期的濕疹,要先思考誘發的原因。
例如嬰兒、孩童、青少年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這類的體質因素,
成人如果發生在手指就要考慮汗泡疹,
如果在接觸了特殊物質後發作則要考慮接觸性皮膚炎。
醫師會先建議避免誘發的因子,
並且開藥進行消炎、止癢,並且預防感染,
目標是避免急性濕疹嚴重發炎或反覆發作。
因為嚴重的發炎、感染,以及反覆的發炎反應會使皮膚每況愈下,
進展成亞急性甚至是慢性濕疹。
在亞急性期的濕疹,
如果進展到這個階段通常代表患者之前已經反覆急性濕疹發作過一段時間,
暗示著患者有濕疹的體質,並且皮膚的表皮層已經不是健康完整的狀態了。
因此醫師除了症狀治療以外,通常還會提醒患者避免各式的誘發因子,
並且強化保濕,希望讓已經受損的表皮能夠逐漸復原。
而慢性期的濕疹,表皮已經反覆嚴重發炎一段時間,
粗糙、不健康的表皮很容易就又會引起發炎。
這個階段的治療重點會放在積極保濕,讓新的角質能夠逐漸取代受損的角質,
回到健康的皮膚狀態。
以下介紹一些常用的症狀治療藥物:
外用類固醇可以在輕微至中度嚴重程度的濕疹達到不錯的消炎以及止癢效果。
但長期使用會擔心皮膚萎縮或變薄的副作用,
因此醫師有時會使用局部的免疫抑制劑
(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例如 tacrolimus or pimecrolimus)
來幫忙控制疾病。
抗生素與抗黴菌藥物分別會被使用在伴隨細菌或者是黴菌感染的濕疹患者身上,
這類藥物可以控制感染,避免感染讓濕疹更加嚴重,
但這類藥物一定要配合醫囑吃完整個療程,避免產生抗藥性害人害己喔!
抗組織胺是常見用在濕疹患者身上用來止癢的藥物。
雖然有些專家認為這類藥物實際的止癢效果不強,
有效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嗜睡的副作用。
研究也發現會產生鎮靜效果的抗組織胺
(diphenhydramine, hydroxyzine, and cyproheptadine)比較有效,
嗜睡負作用弱的抗組織胺效果就比較差。
https://imgur.com/xfGEw9D
但有些非常頑強的濕疹,光是做到這些還不夠。
近年來國內外對於難治、反覆發作的濕疹使用濕敷療法越來越流行。
https://www.medpartner.club/wet-wrap-therapy-atoptic-dermatitis/
原理基本上就是把濕疹的患處用厚厚的保濕產品,
有時甚至會混著藥膏包覆起來,
讓濕疹的部位更完整、更持續地保濕,並且讓藥效發揮得更好。
在積極的濕敷療法下,許多患者都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除此之外,照光療法也是濕疹治療的一個選項。
使用特定波長的光線照射患處,可以透過局部調控免疫的方式,達到緩解發炎的效果。
只是這類治療通常不能求速效,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的療程,
才能發揮比較好的作用喔!
醫生採取每種治療方式,背後會有一套邏輯與想法,
當你對醫師使用的藥物有疑慮的時候,請一定要直接跟醫師討論。
如果出現任何藥物副作用,也請打電話回去給診所或藥師詢問,
這都是可以透過正規的醫療處置降低副作用或相關風險的。
請避免自行調整用量或者是自行停藥,不然很容易淪為醫病雙輸的局面啊!
了解濕疹常見的治療方式後,我們再趕快學學濕疹到底要如何保養與預防吧!
《濕疹的保養與預防:避免刺激、溫和清潔、積極保濕》
在講保養與預防之前,要先講一件絕對不能做的事!
去看皮膚濕疹的時候,常會遇到醫師不厭其煩,
甚至是語帶恐嚇(?)地提醒你:「絕對不要用手抓!」
其實我們醫生也是很想要溫柔的啊~能夠當暖男誰想要當怪叔叔?
能夠當仙女姊姊誰想要當惡婆婆?
好,扯遠了。總之醫師叫你絕對不能用手抓是絕對正確的。
濕疹發作的時候常會伴隨難以忍受的癢,但指甲是手上最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
如果不慎抓破病灶,可能造成進一步的細菌感染。
即便沒有感染,反覆讓表皮再受損,也會讓濕疹的情況惡化。
不管到底有多癢,絕對不能用手去抓就對了!
坊間流傳了某些招數,
有些人會教你用熱水沖的、戴著手套用拍的、用指尖彈的、用手掌搓的,
但以上的這些方式,通通都是錯的!
濕疹最怕的事情就是進一步破壞已經脆弱的表皮,或誘發病灶的微血管擴張,
上面這些招數都會對濕疹造成更多傷害啊!
真的很癢的話,請醫師開立止癢的藥物是很合理的,不要聽到藥物就排斥。
如果擦了藥還是癢的話,目前最建議的方式,還是使用冷水或微涼水沖,
或者是有些人會用冰袋短時間冰敷一下溼疹發作的位置,
然後趕緊使用保濕乳液。
在濕疹的日常的保養與預防中,要記住以下幾個重點:
預防過敏、避免刺激、溫和清潔、積極保濕。
預防過敏方面,有些人會對塵蟎、動物的皮屑、黴菌、花粉等物質過敏,
但過敏是不是一定就跟濕疹發作有關呢?
其實相關證據還不明確。
但通常醫師還是會建議做好居家環境清潔,使用空氣清淨機,
控制家中的相對濕度在 50-60% 左右,還是會有幫助。
另外有些研究認為濕疹跟食物過敏有關,特別是牛奶、雞蛋、小麥、花生等食物,
但其實食物過敏在大部分的案例中和濕疹發作不一定有關係。
因此除非真的對某種食物過敏再避免食用即可,不然實在不須矯枉過正。
但一些刺激性的食物,例如酒精或辛辣的食物,很容易刺激微血管擴張,
所以醫師通常會建議患者別喝酒,也別吃麻辣鍋、泡菜鍋這類刺激性的食物喔!
避免接觸方面,
濕疹體質(異位性體質)的人在體質上就比一般人更容易產生接觸性皮膚炎,
而已經受損的表皮更會讓這個傾向惡化。
有些患者對鎳、香料、防腐劑,
或者像是新黴素等等局部性治療產品或藥劑所含的成分可能會產生接觸性皮膚炎。
因此在產品的選用上,要比一般人更小心挑選。
另外穿在身上的衣服最好使用棉質的成分,不要過度粗糙,
畢竟過度摩擦還是有可能誘發濕疹發作。
如果是在臉部的濕疹,化妝還是儘量能免就免,如果非要化妝不可,
儘量選用無香料的產品,也儘量不要化濃妝,
畢竟濃妝往往必須要用強的界面活性劑才能清潔掉,
對於皮膚但刺激與傷害還是比較大。
溫和清潔方面,因為濕疹患者的表皮已經很不健康,
正常的天然保濕因子以及生理性脂質都缺乏的狀況下,
如果再對表皮做過度清潔,反而會讓皮膚更乾燥、症狀更惡化。
如果皮膚沒有太油太髒,其實使用清水洗滌就可以。
如果真的比較髒的時候,可選用含溫和的界面活性劑的清潔產品。
清洗的時候水溫不宜過熱,微涼到微溫的溫度都還可以接受。
用雙手搓洗,不必使用任何清潔用的工具,否則反而會讓表皮受損。
積極保濕方面,在洗澡後不須把身體擦到非常乾,
略帶一點濕的時候就可以趕快使用保濕產品。
選用的保濕產品可以油一些,例如乳霜(Cream),
或者是更油一些的油膏(Onintment)都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乳液也沒有不行,但研究認為有些油的比例過低的乳液,
可能鎖水能力不足會誘發濕疹發作。
保濕這件事情也不是只有洗澡完之後才做,每天至少早晚要各做一次,
甚至平常只要覺得濕疹的位置又變乾了,就可以再使用保濕產品。
只要完整做到以上的注意事項,多數人的濕疹都可得到還不錯的控制,
甚至是完全痊癒喔!
https://imgur.com/HRB8Cff
濕疹真的是困擾很多人的疾病,
而且這群患者常常是長年必須和反覆發作的濕疹作戰。
這篇文章認真整理了濕疹的成因、治療、預防與保養方式,
希望能對濕疹的病友以及病友家屬們有幫助。
大家可以選擇一位可信任的專業醫師,讓醫師完整了解你的病史、病程,
給予你個人化的完整建議。
另外除了藥物與保養以外,也別忘了正常作息並保持心情愉快,
壓力也是誘發濕疹發作的原因之一喔!
Reference
1.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Eczema/Dermatitis
2.DermNet New Zealand: Eczema Pathology
3.Uptodate: Overview of Dermatitis
4.DeAngelis YM, Gemmer CM, Kaczvinsky JR, et al.
Three etiologic facets of dandruff and seborrheic dermatitis: Malassezia
fungi, sebaceous lipids, and individual sensitivity.
J Investig Dermatol Symp Proc 2005; 10: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