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ojishen (我想更快地前進)》之銘言:
: 在板橋生活快六年,真的覺得很奇怪,
: 不知道有沒有版友了解以下道路銜接的來由?
前陣子透過新北的門牌系統、都市計畫系統和中研院的新北歷史圖資等,查了一下門牌編釘的歷史、土地分割狀況及1970年的板橋江子翠都市計畫地形測量原圖等,
各別推測了以下幾個原因給各位參考,實際的狀況應該問一下40~50多年次出生、在當地生長的人,才比較準確。
(本篇文章撰寫的年份都是民國年喔!)
: 1、新海路403巷到一半變成龍泉街,龍泉街也不是從1號開始編門牌
這個在西元1970年的圖上可以看到,有一條道路或是水路呈現東北西南走向經過這邊,剛好區隔了兩個區域;而在門牌編制上,新海路403巷是75.3.7編的、龍泉是76.7.7編的,
所以原本兩邊有區隔、編不同的門牌,但在都市計畫後道路就縫合了,不過地籍圖上還是可以看到以前地形的走向。
: 2、自由路騎到一半變四維路,四維路也不是從頭開始編門牌
同樣在西元1970年的圖上可以看到,自由路沿著路型,從現在的民有街15巷一路往東北延伸,跨過目前的民生路後,連接到以前的西園一村(應該是眷村),也是現在江翠國中的位置,
而按照時門牌的編定順序來說,民有街61.11.7、自由路65.1.5、民有街15巷66.1.25、四維路72.6.23
所以我猜自由路門牌以前可能要沿著舊路編,但到了民有街15巷的位置,一方面是都市計畫是往四維路的方向延伸,編新的過去沒啥用,另一方面是民有街也編了,所以就沒繼續編自由路,
而四維路在當時可能還沒開闢,直到開闢後才按照都市計畫道路另外編了四維路。
另外在地籍圖中可以看到,目前江子翠段新埔小段、第一坎小段、第二坎小段和溪頭小段的段界,也是以前這條路的路型。
: 3、江寧路三段為什麼不是接一、二段?就我所知之前也沒有一、二段
這個我覺得是最難找到線索的一項...
從台灣省政府建設廳公共工程局57年訂、58年發布的「江子翠及十二埒地區鄉街計畫說明書」示意圖,可以看到以前的道路規劃就跟現況的主要道路配置一致,也就是江寧路那條路是沿著現在的路型連接到文化路
但在1970年的地圖來看,那時候道路很多都還沒開闢,包含現在的江寧路三段;江翠國小的校地也比以前小很多,
而從江寧路三段的門牌來看,可以追溯到64.7.1就有把以前的「溪頭」整編成江寧路三段的紀錄,
所以按照都市計畫的路型來看,應該一二段應該就是現在的松江街,而且分段點應該會在吳鳳路上,而二三段的分段點應該就是雙十路
但為何後來改成松江街?我在江翠國中的門牌(松柏街63號)的紀錄中有找到,以前學校的門牌72.4.22初編是80號,在76.9.1整編成63號,而松江街的門牌最早在68.4.2就有初編的紀錄
按照偶數號應該在東側的情況、配合以前的道路圖,推測松江街以前是從江翠國中的西側,也是前面提到西園一村的東側道路往北延伸,所以國中就編成80號,
但是在76年計畫道路開闢後,原本應該改編成江寧路一二段的道路,可能地方基於路名不希望大幅更動的情況下,反而直接引用了原本的松江街路名,直到雙十路口,
而江寧路三段在64年編定、早於松江街68年編定的情況下,也就只好維持既有的路名,
至於江寧路三段23號前的門牌,我猜可能是居民覺得雙十路的門牌比江寧路更加喜歡,所以現況該街廓的住宅都直接選編雙十路了。
: 求解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