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API、製劑、公司方角度來回應這篇
※ 引述《bms ( )》之銘言:
: 造成現今原廠藥商在台灣待不下去的窘境
: 最重要也是無法改變的因素是 健保
: 大家都知道每個藥物要在台灣賣除了許可證之外
: 還要跟健保局申請健保價
: 目地是醫療院所開藥的時候不用跟民眾收費 而跟健保局請款
: 經濟學裡這種模型稱之為壟斷市場
: 因為市場就只有一個買家 他想買多少就多少
: 不進健保市場就幾乎等於不用在台灣做生意
: 而最令人詬病的是 健保藥價每年都會調降
: 美其名曰 為了社會大眾能夠以更便宜價格買到藥品
: 十幾年下來 每項藥品價格越來越低
: 廠商沒有利潤就裁撤業務單位 推出台灣市場
: 健保藥價調降的標準基本上是沒有極限的
: 能多低就多低
: 我進藥業一開始是跑Antibotic
: 經手的藥劑是ICU MICU常用的廣效抗生素(重症病人會用的)
: 當初進台灣一劑價格破千
: 十幾二十年下來我接的時候健保價已破百
: 然後醫院採購價原廠藥是健保價7折至8折
: 學名藥3折至5折
: 要離開時這劑抗生素賣價已跌破50元
這價格掉落的模式很熟悉,是不是penem類的?
我在這塊待過一段日子,從API到製劑,價格從破千做到O百
以國際上來看,還是有利潤,而且利潤還不錯,
原廠時期破千是因為有專利保護,且要回收開發成本,
超高毛利是誘使開發新藥的原動力!
台廠會賺不到錢,跟一直出包比較有關係。(不好多說.....)
: 請問這種價格要怎麼養業務團隊?
單一品項,要面對的是國際市場,
越成熟的商品與市場,留給業務的利潤空間與分紅本來就會變低
業務團隊要有自己的定位,
公司方也是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業務,
根據各時期的策略與籌碼不同,
業務與公司方分分合合,很正常。
: 最近疫情不是普拿疼Acetaminophen 很夯
: https://www.nhi.gov.tw/QueryN/Query1.aspx
: 知道這個藥物在醫院開一顆健保價不到一元嗎?
: 連我當初待的學名廠都不做的
: 現在藥不是比糖果還便宜 是比糖果上的塑膠包裝還便宜了
就算一顆幾角,利潤還是很高,
之前待的幾間公司,我都被指示做過成本分析,
從原物料成本、進貨檢驗、環境監控、製程中分析、支援系統運作、
產品檢驗、各類型確效成本攤提、人事費用X2、運送、留樣、生產耗損等
(還有一些不能講的)
加總後,各種藥利潤都很好啊~
有的廠這種貨不做,是因為接不到單(原因很繁雜)
因為大家都在做,初期沒卡到位,
一年僅接個一兩單,會被確效成本吃掉利潤。
所以老闆和業務都會用這種話術:這健保價很低,我們不屑做!
實際上是接不到單,確效批次都賣不完~(笑)
: 其實外商藥廠的業務團隊是很優秀的
: 一個新藥進來台灣 3-5年就可以完全找到潛在病人數量
: 什麼意思
: 基本一個藥品有與之相對應的indication
: 假設這個疾病台灣就是30w人有
: 在沒有競爭對手的狀況下 幾年內基本上就可以找到這30w人
: 但是 成長就到這邊了
: 外商就是看數字 你就算100%市佔明年GM還是要求成長
: 再加上健保開始砍價 請問這時候怎麼辦
: 主管就開始調動區域人力 半年一小輪 一年一大換
: 美其名曰 讓你更加熟悉不同體系醫院的生態
: 其實就是業績達不了 也沒有位置給你
: 就換個人換個區域看看會不會有意外的收穫
: 對上交代他有在‘管理’ 有在’做事‘
: 事實上這就是個死局 做什麼都是苟延殘喘 最終還是整條pipeline都會被裁
: 對於新人來說 業界的標竿外商都這樣了 你還能期待有什麼好的發展
: 對於在業內的人來說 如果轉換成本太高
: 在經銷台廠的話 真的不如好好待著 佔到位置 穩穩做 爽爽過 至少不會朝不保夕
: Sales function如果未滿30歲 我當初規劃是直接去中國唸MBA 畢業之後找當地marketing
: 職務 年薪基本有200 而且中國市場幅員廣大 老人化且未開發 光吃醫藥紅利就能吃一輩
: 子
: 推薦CEIBS
: 後來發現去新加坡唸MBA目標東南亞APEC也是可以
: Marketing function 請好好跟GC APAC的人合作 有regional headcount 產生就請他們幫
: 你內推 這也是最快能離開台灣市場的方式
: 現在只有你的業務內容有cross region的都很搶手
: 以上 大概是我對藥廠的觀察
: 最後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理想中的工作
看老闆做國外市場會分區給業務跑,
跑的動就就繼續,跑不動就換人或換合作夥伴,
就像賣糖果賣玩具,只是技術門檻高一些,
利潤高,所以"公關"手法與費用都比較精彩
要高利潤,就往專利藥、新藥、孤兒藥這些公司發展
當產品成熟、過專利期、競爭者眾,業務端的利潤下降是正常的,
想維持極高薪,換一間就行了~
====================================
至於健保砍價這部分,我另外拉出來講
生產成本,政府那端都有在精算,
當初為了因應這部分,我任職的幾間公司都精算過,
毛利率都很好,當然前提是有一定的量。
也會給原廠較高的健保給付價格,
而台廠藥,只要往規模化生產,利潤都十分可觀。
會唉唉叫的大多是<雜貨店藥廠>
和少數出來帶風向的<外國原廠>
先說雜貨店藥廠,
就像我前面說的,太多人做,搶不到量,甚至連確效批次都賣不完,當然賺不了錢~
外國原廠部分,
很多上新聞只是公關手法,一種談判的施壓技巧,
印象中,外國原廠規模化生產,其實成本比台廠還低很多,
一大堆都在叫,但退出的只有毛毛的那幾個~
這種成熟商品,
因相對分紅少、獎金低
向來業務要推不推的,
公司這方面有另一種管理手法,我就不多說了,
因為這版上好像大多是業務、CRA相關的人在看......